新華網哈爾濱9月25日電 從扣棚育秧到水田插秧,從收割麥子到攤場晾曬,從放鵝養鴨到放牧牛羊……受到『城市鍾點工』的啟發,如今在黑龍江省農村正悄然湧現一批『農業鍾點工』--一些農民圍繞農業生產,自發地組成一個個打工小組,上門給缺人手的農戶出勞務、打短工,既滿足了一些農村種、養大戶的需要,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黑龍江省部分農村開始悄然湧現出了一批以家庭性經營為主體的種植、養殖業大戶。這些大戶在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過程中,對農業用工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於是他們在農業生產和銷售旺季便按生產所需,僱用了一些有勞動能力,特別是有技術經驗的人前來臨時幫工。為此,由一些農村和城鎮剩餘勞動力組成的『農業鍾點工』便應運而生。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慶豐鄉農民李彩民自家沒有承包土地,不久前他把十幾個富餘勞動力攏到一起組成一個打工小分隊,早出晚歸為周邊生產隊的種植大戶出勞務。『現在打工比種地賺得還實惠,可以算得上一個不用本錢、又沒風險的好職業。『李彩民顯然已從這份新職業中嘗到了甜頭,他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平均乾8個小時,按每小時5到6元工錢計算,他們每人日收入就有四、五十元,如果再吃點辛苦,早晚多乾點,一天最高可賺回六、七十元錢。
如今,『農業鍾點工』不僅成為許多像李彩民一樣的黑龍江農民的新職業,還吸引了一些居住在城鎮裡的下崗職工和無業人員。每到農忙季節,一些城鎮居民也會到附近農村加入到『農業鍾點工』的行列。
有關專家認為,悄然興起的『農業鍾點工』按勞取酬,按點收錢,既解決了種、養大戶的燃眉之急,又給農村剩餘勞力帶來了收入,他們正成為推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特殊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