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電 近日,尚志市葦河鎮尚志村農民王宜德種植的20畝水稻,沒等收割就被訂購一空。這絕非個例,近幾年尚志市大力發展水稻、漿果、食用菌等綠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錢褡子』。尚志市引領農民打『綠色』牌,已形成了『珍珠山』黑木耳、『三莓』果酒等品牌產品,農民年增收5000多萬元。
尚志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具有獨特的優勢:資源豐富,僅采集業的野生資源蘊藏量達10餘萬噸,利用率僅為10%,開發潛力可觀;基地優勢,圍繞漿果、食用菌、藥材等產業形成了20多個專業生產基地;龍頭企業牽動輻射,圍繞糧豆、漿果、食用菌等產業,68家龍頭企業外引市場、內聯農戶,不斷『伸長』產業鏈條。水稻種植戶王宜德,發展綠色農業生產多年,嘗到了『綠色』農產品甜頭的他,種植的蔬菜、農作物全部施用農家肥。為了擴大綠色食品生產,解決『農家肥』的肥源供給,王宜德大力發展養豬業,年飼養肥豬百頭以上。在養殖上采取科學飼養的方式,飼料以無公害飼料為主,初步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的循環經濟。他養的生豬肉香味美,種出的蔬菜、稻米『原汁原味』。王宜德種植的水稻、玉米、豆類全部施用農家肥後米香味醇,稻米未上市就被訂購一空。據尚志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施用農家肥可以解決土地板結問題,增加空透性,不僅土質松散減少機耕作業,且綠色水稻銷售價格每公斤比普通水稻高出4分錢,每畝可增收70元。
目前,尚志市已爭取600多萬元扶持資金,建立科技示范園區34個,形成專業鄉鎮7個,專業村屯115個,專業戶3.5萬戶。在規模化方面,他們按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把全市17個鄉鎮劃分為水稻、漿果、食用菌、山產品、藥材、林木、畜禽、水產品等8個生產區域,進行分類指導重點扶持。現已初步形成了以『301』國道鄉鎮為主的奶牛生產基地,以東部山區鄉鎮為主的漿果、蜂產品基地,以山區、丘陵鄉鎮為主的食用菌、藥材、山野菜等名優特產品生產基地,以城郊鄉鎮為主的蔬菜、漁業生產基地。
全市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種植基地21個,生產面積達到60萬畝,全市192萬畝的無公害產地已通過認證,21個產品取得了綠色食品認證標識,去年綠色、無公害食品總產值實現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