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克山農場創新栽培科學管理 馬鈴薯大規模機械化防病獲突破
2006-09-27 11:18: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遲玉梅 趙景纔 沈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7日電 今年擴種馬鈴薯達10萬畝的克山農場戰勝了被稱為馬鈴薯『瘟神』的『晚疫病』喜獲豐收。經省農科院、克山馬鈴薯研究所、八一農墾大學等專家聯合組成的調查組實地測產,平均單產達2.5噸,局部地區可達3噸以上。

  日前,農場第17居民組馬鈴薯種植大戶孫宏富率先開機收薯。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他的33.39?(500.85畝)耕地全部種上了馬鈴薯。完全按農場的技術指導『全防』栽培,薯塊拌藥下地,全過程進行防病管理,秋後沒有一畝發生晚疫病。實收畝產2.04噸,全部交給農場馬鈴薯精淀粉加工廠,畝效益達400元,可獲利20餘萬元。

  據克山農場晚疫病防治顧問、我國馬鈴薯晚疫病研究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張志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國內第一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沒有發生晚疫病,且獲得高產的范例,是大規模機械化防病創新栽培的突破。

  據介紹,馬鈴薯晚疫病是薯類作物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是世界糧食作物中第一大病害。歷史上晚疫病曾大面積襲擊了以馬鈴薯為主要食品的愛爾蘭,引起大規模飢荒。為此,國內外一般都不大面積集中連片種植。

  克山農場位於我省松嫩平原北部丘陵地帶,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多年來一直以麥豆為主栽作物。2005年農場投資2.5億元建起年產5萬噸、全國規模最大馬鈴薯精淀粉加工企業,農場為保證給工廠提供充足原料,從2005年開始大面積種植。由於農場土地連片,全部采取機械化作業,作物輪作耕幅大,最大的種植區達3000多畝。加之缺乏經驗,當年全場7萬畝馬鈴薯晚疫病部分發生,致使總產下降,平均單產不足1.5噸。

  為確保今年馬鈴薯原料種植面積和安全,他們按照提前預防,將信息儲存進目前全國惟一一套電腦全自動控制儲存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系統的北大荒馬鈴薯種薯研發中心庫內,對馬鈴薯晚疫病進行全過程防治。同時,與國內馬鈴薯研究知名院、校聯系,聘請有多年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實踐經驗的全國著名植保專家為馬鈴薯種植、管理、施肥、防病做預案,投資100萬元購進16臺套先進的防病機械。

  據張教授介紹,今年本地晚疫病易感病期長達80天。在降水較上年高48.3毫米,相對濕度有利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近一個月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克山農場攻克晚疫病防治這一世界性難題,經驗極具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