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走出家門去打工 勞動力轉移富了東寧『泡子沿』
2006-10-09 14:49: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圓圓
東北網10月9日電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句順口溜曾是東寧縣三岔口鎮泡子沿村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這個村的生活現狀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全村的青壯年人都走出了國門、走進了企業,雙腳踏上了打工賺錢的致富路,沈甸甸、白花花的『銀子』鼓起了農民的腰包。
泡子沿村是東寧縣三岔口朝鮮族鎮的漢族村之一,全村人口2360人,勞動力1080人,全村共有耕地12000畝,人均耕地面積5畝左右。以前村裡人就是靠承包到戶的幾畝耕地,一年到頭,過著緊巴巴的日子。
泡子沿村離東寧口岸只有4公裡,針對這一地緣優勢,村乾部反復研究,最終確定了依托口岸和縣域內企業優勢、深挖人力資源、做活勞務經濟的致富思路,決定把『打工賺錢』作為發展村內經濟的一項支柱產業。
2000年,村委會首次選派管洪彬到俄羅斯包地種起了蔬菜,當年就收入3萬多元。隨後,村民襲祝江到俄羅斯經營廢舊機床,年收入超過50萬元;村民張利等2人到韓國在建築行業打工,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這下子可急壞了留在家裡的村民,看到別人賺了錢,再和自己的微薄收入相比,村民的眼睛亮了起來,村民們開始紛紛走出家門,走上務工致富之路。
截至2006年7月,泡子沿村共轉移勞動力748人,佔人口總數的69%,其中向俄羅斯、韓國轉移280人,佔轉移勞動力總數的37%,其餘的在華宇木業、寧城漁業、養貂廠長年性務工。年勞務收入731萬元,僅此一項,村裡的人均收入就達到了1900餘元。勞動力的成功轉移摘掉了泡子沿村的『窮帽子』,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