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告別煙熏火燎 "沼氣工程"讓大慶農民笑開顏
2006-10-11 15:14:2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昊 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1日電 『用沼氣好處可多了,乾淨、省錢、省力……既能煮飯、點燈,還能增肥增產。』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農民王立娟向記者談起沼氣,甭提有多高興。

  在我國農村,沼氣能源分布廣泛,潛力巨大,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除了用來煮飯、點燈外,還可以發電……用途十分廣泛。另外,糞便等沼氣原料經過發酵後,絕大部分寄生蟲卵被殺死,也極大地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減少了疾病的傳染。

  近兩年,作為大慶市新農村建設十件大事之一的農村沼氣工程,已使4000多戶農民用上了沼氣,徹底告別了『煙熏火燎、戶戶冒煙』的落後用能方式,真正感受到了循環經濟的無窮魅力。

  以往,農村用秸稈、柴草做飯、取暖,不僅影響了村容整潔,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另外,隨著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每年農村產生的大量人畜糞便,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2003年以來,該市共引進『四位一體』、『三位一體』、小型沼氣工程、雙池技術等沼氣技術10餘項,並進行了試驗示范,取得了『四省、三增、兩減少、一淨化』的綜合效應,即省煤、省勞、省電、省錢,增肥、增效、增產,病蟲害減少,水土流失減少,淨化環境。

  通過建設各種類型的沼氣池,使農業生產生活中的廢棄物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僅淨化了環境,也拉動了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林甸縣三合鄉勝利村農民孫有財說,我家建了個沼氣池,能用20年,纔花了2000元。現在,不僅做飯省事,屋裡也乾淨了,他家將省下的秸稈做成飼料,大搞養殖業,一年下來,增收近萬元。

  沼液、沼渣也是『寶』,被廣大農民稱為綠色肥料。今年林甸縣的香瓜格外地甜,從種到現在一次農藥沒打,瓜都摘了4茬了,秧還不見老。剛開春時,林甸的香瓜由於品質好,每市斤賣到了5元,仍供不應求。

  沼氣建設前帶養殖業,後促種植業,改變了單一種植糧食的經濟結構,把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和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機地結合了起來。經林甸縣測算,面積50平方米的『三位一體』農村能源生態模式每年可增收節支12000元以上。其中,每年養兩茬豬,每茬40頭,每頭純效益150元,一年獲利可達12000元以上,並節省了500元的液化氣罐款。如今,全市年供氣能力已達150萬立方米以上,年可節煤4000噸以上。杜爾伯特縣克爾臺鄉克爾臺村家家養奶牛,據測算,每個50立方米的小型沼氣工程,年可處理鮮牛糞200立方米,產沼氣3200立方米,沼渣100立方米,沼液200噸以上,也將帶來近萬元的收入。

  農村沼氣建設與改圈、改廁、改廚、改院相結合,實現了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不僅使村容村貌有所改觀,還改變了農民多年來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添了後勁。截至目前,該市已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各類農戶用沼氣池近4000座;50立方米沼氣池8座;沼氣綜合利用達到4000多戶,共涉及林甸縣、杜爾伯特縣、薩爾圖區和龍鳳區的10個鄉鎮27個村。其中,以沼氣為紐帶的『三位一體』農村能源生態模式2685戶,北方『四位一體』農村能源生態模式1320戶,50棟以上的沼氣生態模式小區10處。

  據大慶市農委主任吳迪介紹,到今年年底,沼氣能源項目將全部完成,大慶市將有6000戶農民用上方便、清潔、安全的沼氣能源,徹底改變農村落後的基礎設施和農民陳舊的生產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