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東瀛女兒難捨中國娘 日本遺孤來哈爾濱探親
2006-10-13 10:26:0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姜學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點擊放大】

  東北網10月13日電 昨天,在哈爾濱水泥廠一個普通的民宅裡,相隔10年之後,當年的日本留華遺孤郭新華和她的中國養母再次緊緊相擁。博大的母愛,把兩個人的心貼得更近。

  貧寒夫妻收留遺孤

  1945年深秋,在阿城火車站附近一間破舊房子裡,22歲的馬鳳琴和丈夫郭永勝收留了別人撿來的一個日本遺孤。當時,馬鳳琴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夫妻二人面對著啼哭著的可憐女童,還是把孩子收留下來。

  郭永勝叫來3歲的大兒子郭建民,讓他跟日本小姑娘比了一下個頭,兒子整整矮了半頭。『她就是老大吧!』隨後郭永勝給孩子起名郭新華,因不知道孩子的年齡,就把她到家那一年定為4歲。郭新華7歲上學的那天,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讓鄰居的孩子們十分羡慕。

  當年,因為日本侵略軍的罪行令人發指,一些人將憤怒發泄到小新華身上,罵小新華是『日本崽子』。每當這時,馬鳳琴就會衝出去和他們理論:『誰要是再這麼說,我就撕他的嘴。孩子這麼小有什麼錯!』後來,就再沒人罵小新華了。

  溫暖家庭哺育愛女

  1952年,郭永勝搬家到哈爾濱,成為水泥廠一名工人。此後,郭家又有5個兒女陸續出生。一家人雖然過的艱苦,但再苦不能苦了養女。父母對小新華格外關愛,新衣服總是穿在她的身上,這一點都讓妹妹們很嫉妒。小新華從小就很懂事,她並不知道自己是母親收養的,因為母親對她太好了。有一年冬天,家裡的煤燒光了,小新華帶著妹妹去煤灰堆撿煤渣,手都凍腫了,回家後她平生第一次被母親嚴厲訓斥。

  三年後,郭建民在水泥廠子弟小學畢業,當時郭新華已經讀到初中,幾個弟弟妹妹也上了學。馬鳳琴就跟丈夫商量,別讓兒子念書了,新華是女孩子,讓她多讀點書。就這樣,新華繼續讀中學,初中畢業後到水泥廠參加工作。1959年,郭新華與水泥廠的工人馬軍結婚,後來陸續生下4個子女。郭建民1963年參軍後,第二年就把立功證書寄回了家。第三年,已經當上班長的郭建民要提乾,部隊到水泥廠對他家進行政審,最後沒能通過,原因就是她家裡收留了一個日本孩子。郭新華知道這件事後跑回家,跪在母親面前哭著說:『媽媽,我全知道了,你就是我的親媽媽,是我永遠的媽。』

  母女情深依依難捨

  轉眼到了1985年。當時,馬鳳琴對中日兩國政府尋找日本遺孤的消息格外關注,4月的一天,馬鳳琴把郭新華叫到身邊說,『孩子,你的家在日本,你想回去就回去吧!媽媽還有7個孩子,他們會替你盡孝的。』『媽,我不去日本。我不記得自己是日本人,從我記事時起就是你照顧我,你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給了孩子,媽媽,你不能趕我走啊!』母女倆摟在一起,抱頭痛哭。

  通過日本厚生省的確認後,1987年3月,郭新華和丈夫、4個子女,以及一個兒媳、女婿一同回到日本。她始終沒有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沒再去聯系日本的親人。郭新華的生活穩定了,但並不富裕。她曾兩次將郭永勝夫婦接到日本觀光,4次回國看望父母。此次當她再次見到母親時,已經整整相隔10年。

  母女情深別亦難。昨天,在記者采訪過程中,83歲的馬鳳琴玩笑中透著難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找個繩子把新華綁起來,不能讓她再回日本,我以後天天給她包餃子吃!』

  哈爾濱日本留華孤兒養父母聯誼會秘書長石金楷告訴記者,至今,從哈爾濱走出的日本遺孤有150餘人,經過確認仍留在哈爾濱的有4人,在這些遺孤的養母中,仍健在的有7人。石金楷說,中國的養父母,以寬廣的胸懷、無私的奉獻詮釋了博大的母愛。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