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3日電 整村推進扶貧開發4年間,1032個貧困村屯共新建和維修村衛生所608個、建溫室大棚764座、橋涵812座、村畜牧技術服務站994個、打飲水井2579眼、修村屯道路2942公裡、橋涵812座……這一系列抽象數字的背後,呈現出的是一個個基礎設施明顯加強,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群眾生產發展熱情高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在依安縣紅星鄉東昇村、中心鎮中平村、向前鄉新合村,記者看到,村內新修的主路烏黑油亮,排排民房前的邊溝整齊劃一,紅磚鋪就的巷道將每家每戶都與主路相連,衛生所、計生服務室、畜牧服務站、農家超市一應俱全;村民喝上了符合飲用標准的自來水,安裝了有線電視和電腦寬帶,拓寬了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東昇村新建的50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成了村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新合村還建起了移動網,成為第一個『手機村』。提及村裡的新變化,沒有一個農民不挑大拇指:『如今環境好了,俺們心裡別提多亮堂了,乾活都有勁兒了。』
進入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黑龍江省以整村扶持、整村脫貧為重點的整村推進扶貧戰略始終把發展生產、促進貧困群眾增收放在首位,注重農戶脫貧和村屯改造同步、扶貧與扶志同步、生產與生活條件改善同步,大力扶持貧困戶發展增收項目,通過產業扶貧帶動貧困群眾發展規模化生產和增加收入。其中僅產業化龍頭企業就帶動17萬貧困戶實現增收3.4億元,戶均增收2000元。目前,實施整村推進的貧困村、貧困戶的收入結構已由單一的種植業變成了種、養、勞務輸出的收入『金三角』,已實施整村推進的1032個貧困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947.7元,比實施前的2002年增長101.7%,全部實現整體脫貧目標。
在前兩批整村推進中,全省共整合各類扶貧資金16.4億元,平均投向每個貧困村158.9萬元,激勵貧困村農民投工投勞210萬個。通過多方扶持和群眾自身努力,貧困村面貌得到了較大改觀: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實現了晴雨通車,自來水入戶率由18.7%提高到46.5%,做到了群眾看病就醫、畜牧技術服務不出村,為33萬貧困戶安裝了有線電視,大型農業機械擁有量增長了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