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村民理事會:新農村建設的橋梁—呼蘭區新農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2006-10-16 10:26:4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石寶林 白銘波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6日電 哈爾濱市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加大投入力度,建設現代農業,加強基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為展示全市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本報今起推出『新農村建設巡禮』系列報道,報道各區、縣(市)新農村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及好典型。

  『今後不用再扛車子了』,這是告別泥濘土路的中小學生對通村路的認識;

  『用氣兒做飯沒有煙兒』,這是不用燒柴的農家主婦對沼氣的評價;

  『不出屯子就能洗淋浴』,這是洗澡不再難的村民對浴池的贊嘆。

  在呼蘭區沈家鎮羅斌村,不同的村民對新農村建設有著相同的感受,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

  新農村建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資金投入不足,而今年呼蘭區新農村建設的1.03億元資金投入中,農民通過出資出勞等折合資金3016萬元,佔總投入的30%。

  呼蘭農民為何願意承受這樣的『攤派和負擔』?記者在采訪中找到答案:呼蘭區通過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讓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參與者、決策者和管理者。他們是在為自己的事兒出資出力。

  放權理事會

  激發農民參與意識

  新農村建設,政府是主導、農民是主體。如何充分發揮二者的作用?呼蘭區通過村民推薦選舉,在各村成立了由『老村乾部、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老復轉軍人』組成的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在規劃設計、項目選擇、籌資籌勞上,放膽放手依靠理事會,讓村民說上話、做主人。

  沈家鎮沈家村完成了村內路硬化,與之配套的排水溝應由村民出資出勞建設。村民理事會一邊發動群眾,一邊向鎮裡爭取『以獎代投』資金,最後與鎮政府達成鎮村1?1的投入比例方案,使4200多米排水溝迅速完工。羅斌村有一個萬餘平方米的臭水坑,村裡原計劃把坑填平,建一處休閑廣場。在提請村民理事會時未被通過,取而代之的是在此處闢建荷花塘。這個村的村民理事會根據村民意願,率先在全省建起了第一家太陽能浴池,使村民洗澡不再難。

  修路綠化改善村屯環境,見效快保持難。經村民理事會研究,沈家鎮羅斌村和雙井鎮護路村都決定由專人負責垃圾清運、道路清掃和綠化管護等工作,保潔員工資統一由農戶分攤解決。

  尊重理事會

  順應農民生產實際

  農民是新農村的主要建設者,只有尊重並發揮好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纔能建設好、管理好新農村。

  呼蘭區在村屯建設規劃上,保留民風民俗中的人文內容,尊重農民的生活習慣,著眼於未來的生產發展,力求一鄉一貌、一村一色。腰堡村瀕臨松花江,村民臨江而居、近水而漁,自發在江邊組建的漁村已見雛形。呼蘭區根據村民理事會意見,將腰堡村規劃成為休閑度假漁村。楊林鄉在大頂子山航電工程截流後,山林地貌和濕地優勢突出,根據村民理事會意見,呼蘭區就將其規劃為黃土山省級森林公園,把田堡、吉堡、佟井等5個村規劃建設成生態村。雙井鎮特色經濟基礎較好,根據村民理事會意見,呼蘭區因勢利導,規劃出新興韭菜村、勤勞特菜村、光榮紅提村、工農花卉村等一批專業村。

  蘭河街道富強村是城關村,交通流量大,經村民理事會建議,決定把有限的資金用於硬化村內主乾道,將原3.5米寬的路面拓寬到5.5米,加大車流量。沈家鎮致富村根據村民理事會要求,請幫建部門對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僅半年就安置農民轉移就業近百人。許堡鄉蒲井村村民理事會集思廣益,由300多名村民組成5個鋼筋工專業隊,集體承包建築工程,創收120多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蓮花鎮馬家村村民理事會引進400萬元資金興辦水稻精加工廠,以保護價收購村民的水稻,全村可實現人均增收120元。

  依托理事會

  凝聚農民建設力量

  村民理事會成員不但有名望,而且不少人就是村乾部或致富帶頭人。依托並發揮他們的組織協調、教育引導、示范先鋒等功能,有利於凝聚起農民建設新農村的力量。

  呼蘭區現有村民理事會168個、成員3160名。以村民理事會為主體,所有行政村完成了村規民約的制定,以這種契約形式較好地解決了籌資籌勞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問題,有效地擴大了新農村建設投入。沈家鎮羅斌村村民在村民理事會的組織發動下,主動籌資300多萬元,義務出工5000多人次、出車1600多車次,挖樹坑3000多個、地溝10萬多延長米,使村容村貌大為改觀。羅斌村牟志忠等村民開拖拉機外出乾活兒,見村裡修路的沙石堆在村外,就主動捎去一車。護路村村民理事會成員自發監督道路施工,因為一點兒施工問題常常與施工方『爭長論短』。

  沈家鎮致富村基礎條件差、經濟底子薄,農民積極性不高。村民理事會中的黨員乾部帶頭清理柴垛、垃圾、污泥,從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的方面入手,使廣大農民群眾親身感受到乾部的良苦用心,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今年,這個村已籌資籌勞15萬元,改造沙石路2000多米。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