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電 題:工資、食宿、社區服務 "鐵三角"穩定農民工"大後方"
實習生 李天池
十幾年來,在黑龍江省的各個行業,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萬名農民工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勞動。為了能讓外來農民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黑龍江社會各界竭力為農民工們改善生活條件,提供物質保障。
工資領取、飲食起居和社區服務的改善,成為近一段時間以來農民工感覺到的最大變化。
工資:農民工動力之源『我們基本不擔心工資的拖欠問題。』來自吉林省榆樹市的農民工王曉光一臉肯定地說。
王曉光在工地負責粉刷外牆。『工資以前一天是70、80元,現在一天150元,按天結算。』王曉光說,『現在我們工地裡的工人很少有為拖欠工資發愁的,都能按時結算。』
問起以前是否有過拖欠工資的經歷,王曉光無奈地說:『怎麼沒有,以前在其他地方乾活時工錢經常不按時給,有的拖了一年多工錢纔拿到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經過『欠薪事件』後,王曉光曾經有一段日子對外出打工心有餘悸,『為了生活更好,還得出來啊!還好再沒有過拖欠工資的事情發生。』在采訪中,像王曉光這樣以前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不在少數,而現在是否還擔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大部分人都表示不再擔心。
『苦點、累點沒什麼,不吃苦能賺來錢麼?可如果到頭來工資不發,那纔是讓我們最揪心的。』王曉光笑著說:『現在只要把活乾好就行,工資拖欠不發的事情根本不用想。』
近年來,為了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黑龍江省相繼出臺了《黑龍江省建築企業招用農民工管理辦法》、《黑龍江省農民工工資保障規定》、《黑龍江省農民工工資保障金管理辦法》等法規,完善了法規制度建設,為維權工作提供了有效法律依據。從2001年起,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為農民工追討打工錢活動,累計為農民工討回工資10餘億元。
飲食起居:農民工生存之本![]() |
告別通鋪時代 |
在哈爾濱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第二分公司工地的農民工宿捨,如果不是記者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是工地的農民工宿捨:保溫的彩鋼板房內溫暖如春,暖水瓶、臉盆等日常用品一應俱全,擺放整齊;活動室內下班的農民工或是下象棋,或是閱讀雜志小說;廚房內菜香、肉香撲鼻而來。
![]() |
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 |
『憑良心說,自己也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能體會到工人們的辛苦。』工地負責人王東馥說:『對農民工進行人性化管理,不僅使他們受益,從長遠看,對企業也有好處。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可以讓農民工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保證工程質量,而質量又是獲得市場的重要條件,是一個良性循環。』
另一個工地的農民工高文成說:『我們這裡平時吃的挺不錯,周末還改善伙食;冬天要趕工,公司就在宿捨裡給我們裝了暖氣。這樣好的條件,誰還想「跳槽」?』
社區服務:農民工穩定之基哈爾濱鐵瓦社區開辦的『農民工子女免費培訓班』,現有來自河南、安徽等地的16名民工子女在這裡學習;暑假課程安排一周三次,平時上課都是在周六。
鐵瓦社區的負責人說,擺攤、收廢品是這些學生家長從事最多的職業,英語補課費對於他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開辦培訓班不僅為農民工子女提供了方便,同時也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
這裡的老師都是在校就讀的大學生,來這裡教課都是自願的,而且沒有薪水。
『沒什麼吃虧不吃虧的,這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哈爾濱理工大學四年級學生羅翠銳說:『農村孩子英語底子薄,尤其在口語方面。盡自己所能,讓孩子們多學點英語。沒想到家長也很重視,有時也會跟來聽聽。』
一位農民工家長說,晚上休息時到社區學校旁坐坐,看著孩子們學習,心裡敞亮,覺得日子更有奔頭了,再苦再累也值。
除了『英語班』,社區還開辦了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學校』,以及傳授如何編織『中國結』等小飾品的『編織班』。
『把編織的東西拿出去賣,可以額外增加些收入。』社區負責人說。
穩定的『大後方』不僅是農民工安心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對他們的付出給予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