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電 《哈爾濱市城市供熱技術服務規范(討論稿)》標准審定會於昨天召開,據悉,該標准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供熱辦起草,並擬於20日發布,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准施行後,將使哈爾濱市供熱服務更加量化、標准化,這也是繼青島市後首個省級地方的供熱標准。
據了解,哈爾濱市現有近千家供熱單位,每一供熱區域一般都會有7%至8%用戶表示供熱不滿意,供熱問題已成為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據悉,該標准與先前執行的《省城市供熱管理條例》、《省供熱服務標准》互相配合,更側重技術標准上對供熱企業和用戶進行規范,並重點突出六大『硬杠』,其中對小鍋爐房『瘦馬拉大車』、溫度測量等標准進行了技術規范。據介紹,該標准最大創新即要求供熱企業按供熱溫度劃分A、AA、AAA三個等級,具體要求供熱溫度分別在18℃至16℃之間、20℃至18℃之間、22℃至20℃之間。
此外,該標准對供熱單位起止時間、供熱方式提出要求。鑒於一些小鍋爐房目前無法達到24小時連續供熱,故該標准要求對無法達到連續供熱的單位要求明示供熱具體時間、時段等。
據介紹,在供熱期間,許多用戶反映,睡到半夜常常被凍醒,但第二天到供熱單位『理論』,卻拿不出有力的證據。鑒此,該標准明確要求建立供熱溫度仲裁制度。明年,由哈爾濱市自主研發的精確率為0.2度的溫度監測儀表將應用到千家萬戶。該儀表將被安置在用戶家中,每整點自動記錄一次室內溫度。每周供熱企業上門抽取監測數據,並輸入電腦,可以作出整個供熱期間用戶的供熱曲線圖,為用戶和企業依法維權做充分證據。
按規范,供熱單位必須如實記錄出水、回水溫度,記錄間隔期間為整點,並可與用戶溫度記錄形成對比,找出科學供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