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一幫一』工程營造和諧黨群乾群關系
2006-10-20 09:32:48 來源:工人日報網絡版  作者:郭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0日電 3年前,黑龍江省雞西市立新礦下崗職工李士文一家的生活還十分艱難———全家3口僅靠他打零工維持生活。在黑龍江省第二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中,雞西市檢察院檢察長傅鴻傑和李士文結成幫扶對子,為他擔保貸款開辦了采石場。如今,李士文不僅年純收入可達三四萬元,還吸收了10名下崗職工。到目前為止,該省已有27.8萬戶特困職工在這一工程中擺脫了貧困。省委書記錢運錄日前表示,『一幫一』工程在營造和諧的黨群乾群關系的同時,也探索出一條扶貧解困的好路子。

    據工人日報報道,在上世紀末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出現了大量下崗分流人員,加之相當數量的國企連年虧損,全省僅國企中就有15%以上職工處於生活最低保障線以下。面對社會保障能力一時難以覆蓋的嚴峻現實,黑龍江省委於2000年7月決定,在全省實施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組織全省黨員乾部和社會各界人士,與城市特困職工結成幫扶對子,實行一對一幫扶,3年為一個周期。通過精神扶志、生活扶貧、能力扶技、經濟扶業,幫助城市特困職工逐步走出困境。

    黑龍江省委把全省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在省總工會,具體負責全省『一幫一』工程的協調、指導、政策諮詢、跟蹤問效,以及扶貧項目的立項、考核、批准等日常工作。黑龍江省各級工會組織積極發揮多年幫扶困難職工的經驗和組織體系的作用,將『一幫一』工程與『送溫暖工程』有機結合起來,深入調查摸底,為特困職工建立檔案,納入幫扶網絡。一位參與『一幫一』工程的工會乾部說:『「一幫一」工程使多年來開展的「送溫暖」活動步入了社會化、制度化和經常化軌道;工會組織參與其中,使工會「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監督人」的職責得到很好的落實。』

    截至目前,『一幫一』工程已進行兩輪,全省共有1.65萬單位的34萬多名黨員乾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分別與31萬多名特困職工結成了幫扶對子,啟動實施扶貧項目27萬多個,累計籌集資金82893.7萬元。目前,已經有36萬多名被幫扶特困職工及其家屬實現了再就業,有27.8萬戶特困職工家庭擺脫了貧困。

    黑龍江省有關部門的一份調研顯示:『一幫一』工程的實施,營造了和諧的黨群、乾群關系。而基層的困難職工則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評論:維護職工切身利益的務實創新之舉          黑龍江省實施的『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方面進行了可貴的探索,邁出了成功的步伐。其實踐經驗對於新形勢下密切黨群、乾群關系,深化『送溫暖』活動,解決城市特困職工問題,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切實尊重並保障不同群體的切身利益,必須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為群眾辦實事。而城市特困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就是盡快走出生活困境,脫貧致富,和其他多數社會成員一樣過上好日子。

     『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大大拉近了黨員乾部和職工群眾間的距離,讓特困職工近距離感受到黨和政府的真情關愛,成為新形勢下密切黨群、乾群關系的重要契機和特殊載體。此舉不僅有利於凝聚廣大職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之心,同時,也使參與幫扶活動的黨員乾部體驗到一次深刻的國情教育、黨性教育和宗旨教育,有利於增強黨員乾部的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促進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

    該省各級工會組織抓住有利契機,傾力而為,將『一幫一』工程與『送溫暖』活動有機結合,努力探求『送溫暖』活動社會化、制度化、經常化的新機制,將工會工作更好地服從、服務於當地發展大局,顯示了工會組織聯系職工群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展示了工會組織的活力和實力。

     『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也是解決特困職工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富有成效的探索。黑龍江省為此建立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實施、統一驗收的工作模式,並列為考核黨政機關和領導乾部政績及評先選優的重要內容,顯示了對解決特困職工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堅定信心。希望黑龍江的經驗能給其它地方更多有益啟示。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