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電 隨著太安村15公裡長的通村水泥路正式建成,村民張永財把新買的運輸車第一個開到家。自從新農村建設在哈爾濱市道裡區5個鄉鎮開展後,通過實施『五改五清一進』:即改水、改牆、改廁、改路、改人與畜禽混居;清庭院、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柴草垛;有線電視進村入戶等措施,填補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空白,也變出了農村新面貌。
今年道裡區有6個村1個鎮被列為全省試點村鎮。該區從改善農村環境入手,先後聘請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哈工大等專家科學規劃,在全區農村中實施『五改五清一進』工程,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現在太平鎮的太安村、立功村、立權村,榆樹鎮的新興村,新發鎮的二場村、建國村,新農鎮的萬家村全都告別了黃土道,農民的汽車可直接開進自家大院。道路修好了,村村都設立了和城市一樣的路牌和農家門牌號,實現了郵信、匯款直接送到家的願望。
重點解決農民吃水難問題,今年全區90%的農民實現了自來水進戶。建國村匡家屯的農民吃了半輩子的地表黃水,今年終於喝上了深井水。
改變村屯面貌,首先改造一家一戶的大院,道裡區以改牆為突破口,實施農家庭院建設,將木板柵欄、東倒西歪的土牆全部推倒,建起了統一高度、統一顏色、統一樣式的紅磚牆,在牆頭上鑲嵌琉璃瓦,修建美觀的牆帽,安上了統一顏色的鐵大門,既增加了農民安全,又為村屯增加了一道新景觀。
解決農民『埋汰富』,從改廁、改氣入手。通過村裡補一點,農民自己拿一點的辦法對一家一戶的室外廁所進行改造。100個室外廁所被改為室內水衝衛生間,在村屯增加沿街公廁13個。在有條件的農戶中,將改廁與改氣並聯推進,在農家大院的廁所旁建沼氣池,沼氣供農民燒水做飯。全區已有1510戶農民用上了沼氣池。
據了解,道裡區通過市、區、鎮、村和農民共同投入『五改』資金2700多萬元,基本實現了柴草出院,牛糞出村,人畜分離,道路暢通。全區80%的農戶通上了有線電視,有5個村完成信息網絡建設,農民可直接通過互聯網獲取農業生產信息,為加快農村發展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