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攻克水污染處理難關 訪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馬軍
2006-10-21 12:47:5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天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1日電 16日,第六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10名國內頂尖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曾在處理松花江水污染、廣東北江水污染、牡丹江海浪河水污染處理做出突出貢獻的哈工大教授馬軍獲此殊榮。20日,記者對剛剛從北京領獎歸來的馬軍教授進行了采訪。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馬軍和其他專家組成員們一起,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搶險方案,從而成功解決了哈爾濱及其周邊城市近千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隨後,海浪河污染的解除、北江污染的解除,馬軍在技術層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馬軍也因此成了新聞人物。但在每次水危機處理過程中,馬軍在媒體面前都表現得很從容。當一切風平浪靜再接受采訪時,馬軍說,他真的很緊張,壓力很大。處置松花江水污染的時候,雖然從技術上說,他們處理起來沒有問題,因為他20年前的碩士論文研究課題就是關於活性炭對水中雜質的吸附作用,但當時時間緊,世界關注,社會壓力遠遠高於技術壓力;北江鎘污染的情況同樣如此,並且沿江的水庫數量,用水居民比松花江沿岸還要多,壓力也很大,但他曾指導過的一個博士課題就是關於如何處理水中鎘污染物的論文也直接應用到廣東北江水危機的處理當中。

  馬軍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對飲用水安全非常重視,出臺很多相應的法規,控制污染的產生;同時在治污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市民的環保意識還不高,很多都停留在口頭上。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比政府的投入更重要。

  20餘年來,馬軍取得的科技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但他表示還需要向更深、更難的領域推進。馬軍告訴記者,現在水中最難處理的三類高穩定性污染物,即持續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污染物,致癌、致突變、致畸形的『三致物』。這些高穩定污染物十分穩定,在自然界很難分解,而且這些物質,可以通過飲食轉移到人體,吸附到人體後,人很容易患上奇怪和難治的疾病,危害人體健康。通過幾年努力,馬軍課題組已經研究出多項去除水中高穩定性污染物的成果,一些技術已經大規模推廣,去除率能達到70%到90%。馬軍表示,目前,他們在研究新技術的同時,正在根據不同水質特征整合現有處理技術,有望形成一套可以根據不同水質提供不同方法的綜合處理技術。

  在談到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時,馬軍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大部分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科學家應該通過探索,認識這些規律,應用到生產中,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