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電 在近期的行風熱線現場,有市民向哈爾濱市質監系統有關負責人提出,許多菜農都打著無公害秋菜來叫賣,但到底什麼是無公害秋菜,市民無法鑒別,同時也有市民擔心,哈爾濱市今年有關農民進城賣秋菜的各項政策能否得到落實。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政府惠農政策得民心
對於來自訥河市的農民王先生來說今年特別高興:『哈市政府政策好啊,允許菜農進城來賣,還可以進社區,免收佔道費和管理費,比起往年要增加不少收入,離小區近了,免費送上樓。』
哈爾濱市政府千方百計為農民進城銷售自產果菜提供方便條件。參照哈爾濱市秋菜收運供應工作的有關規定,將農民進城銷售自產果菜納入全市『菜籃子工程』統一管理,積極落實已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大力開展『惠農月』等多種形式的利農行動,為農民進城銷售自產果菜開闢『綠色通道』。
今年市政府首次下發通知要求,各區、縣(市)政府要充分利用現有集市、攤區,有序組織農民進入銷售自產果菜,管理費要按現行最低標准收取。允許農民在市區除一、二類街路外的其他街路旁和居民小區銷售自產果菜。對按規定佔道銷售自產果菜的農民,城管部門要免收佔道費、衛生費、入廁費。
交警、交通和城管行政執法部門要對進城銷售自產果菜的農民加強城市管理和交通法規宣傳教育,對違反城市管理和交通法規的,堅持教育為主,對情節輕微的,做到不罰款、不取締、不扣車。
市交通部門要積極協調省交通部門,解決農民銷售自產果菜免征當月過橋費及農用機動車養路費等問題。對欠繳養路費的農用車,交通部門要采取先放行、後征費的辦法進行處理。
監管配套設施有待加強
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農標處的有關負責人說,蔬菜上農藥的殘留過高會危害食用者的身體健康,目前,哈市對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投入資金是零,質監局下設的質檢所是事業單位,政府沒有配套資金的投入,蔬菜檢測中心質檢工作無法對秋菜全面檢測到位,由於資金的缺位將影響全面推進農業標准化的進程。
目前為止哈市還未出臺相關農產品質量的法律規定,秋菜的管理仍然是多頭的,農產品的源頭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流通領域是工商部門管,產品的質量檢查抽檢在質監部門。
哈市『菜籃子』工程辦公室的有關負責人說,秋菜進城,服務菜農,保證交通是辦公室工作的重點,今年秋菜的供應時間相對往年延長了半個月,在管理上辦公室要求各相關部門到一線服務,保證市民秋菜供應,但在執行上各單位由於多方原因可能無法盡職盡責。目前『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已經形成了《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報送市法制辦審批,近期哈市就會有自己的法律規定。由於無法可依,勢必給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帶來難度,政府將不斷的完善相關法律設施,使『菜籃子』工程更加規范化、程序化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