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7日電 清河林業局總是特立獨行,也總是出手不凡,因此也一次次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1994年,清河林業局率先一舉扭虧為盈,在我省森工林區一鳴驚人。
1997年,清河林業局率先實行了森林資源管護經營承包,這一經驗後來在重點國有林區推廣。
1999年,清河林業局提出了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轉變的新思路,開拓了林區經濟的新領域。
2000年,清河林業局全面實施了事業單位改革,而當時全省剛剛啟動試點。
2002年,森工林區倡導林區職工開展多種經營,而此時,清河林業局的多種經營已經發展得波瀾壯闊。
2005年,當林區職工正專注於尋找致富項目時,清河人幾乎已經人人有項目,家家有『前景』了。
眼下,清河的區域經濟優勢已經凸現,規模經濟的優勢已經勢不可擋。
有人認為清河人聰明,也有人認為清河人認乾。這都不錯。
但更准確地說,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適時到位,纔給企業帶來無限的發展後勁。
局長田喜軍說,產業結構調整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機構改革不滯後
5年前,清河林業局就推行了企業內部政企分開改革,事業單位成立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推向市場。有實力的,實行股份制;效益不好的,租、賣,脫離企業,單獨立戶,另起爐灶。
經過幾年的運行,轉制後事業單位不但沒有萎縮,人員還增加了,經營還擴大了,事業還發展了。供熱公司原40多人,現在100多人,每年向林業局上繳利潤。其它事業單位也都如此。
與此相反,行政人員卻在銳減。育林中心林場是由原4個小場改革組建的,原來管理人員加一起100多人,現在只有9人,且由林場自己開支。
五七農場合並了7個分場、4個農、林場,原管理人員總計230人,現一共35人。
事業單位改革後,林業局承擔工資的只有局機關、公檢法和教育,總計開支的800多人,月工資總額不到100萬。在清河,人均月工資1000多元的機關乾部,算窮人了,這工資是有的林業局的三倍。更多有本事、搞產業、自己乾買賣的,都比機關乾部掙得多。
發展項目問市場
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清河林業局黨委書記包淑華和局長田喜軍的見解異乎尋常地一致。他們認為,以農抓農,以林抓林,解決不了『三農』和林業問題,必須綜合治理,發展綜合產業,壯大綜合經濟,推進綜合發展。
而區域經濟的意義,就在於多業並舉。讓農民進工業,林業進產業,把林業局變成創造市場環境的主體,企事業單位變成創造經濟價值的主體,做到發展項目問市場,使現有的資源利用起來,閑置的資源開發起來。
所以,清河林業局以局址為中心,以三個中心林場、一個農場為半徑,建成了清河區域經濟格局。
育林林場,是三個中心林場之一。1萬多公頃施業區面積,900多公頃土地,其中400多公頃是五味子基地,僱工一天四五十元,周邊村民都富了。
近幾年,清河林業局累計招商引資4個多億,都用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區域經濟上了。林產工業園區,形成了木材精細加工;五味子形成了八大基地,2100多公頃,全局4000多人參與五味子種植,今年試種成功的每公頃收益達到20萬元左右。
清河林業局的目標是,山上每戶2畝五味子,山下貯木場、汽運處每人2畝,3年後全部結籽時,按現價估算每年收益能達三四億元,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北五味子生產基地。
招商引資壯民營
近年來,這個局始終堅持『創業富民』的宗旨,重視民營經濟,千方百計培養、扶持民營企業。制定出臺了各項政策,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還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吸引了外地的有識之士到本地謀求發展。真心實意地為民營企業辦好事、辦實事,為民營企業求生存、求發展創造條件,開通綠色通道,為民營企業建廠房投資。
清河林業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像春雨滋潤大地,人們心中萌發了創業的雄心,民營企業雨後春筍般湧現。清河林業局的好政策、好環境和多方扶持,激起了民營企業家發展經濟的熱情,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如同一條條山澗小溪,由涓涓細流逐漸匯成滔滔大河,成為清河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流,給清河人帶來福音,帶來希望,使清河區域經濟呈現出新的生機。
久久藥業清河制藥廠生產的『龍牙肝泰』等系列保肝護肝藥品和預防糖尿病藥品年創產值1.2億元,實現利潤1500多萬元。
長九木業有限公司生產出口的木質窗簾每立米木材加工增值2700多元,年平均使用勞動力1300多人,產品出口到澳大利亞、英國,在亞洲遮陽節上得到好評。
四方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雪球越滾越大。
聖輝米業日益強大,安置了150名下崗職工。
改善生活來實的
為了提高職工群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早日住上寬敞明亮的住房,清河林業局今年已融資1800多萬元,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利民小區和8200平方米的商服綜合樓,還投資了2000多萬元鋪設了通往中心林場和附近村屯的水泥路34公裡。石砌排水溝6000多延長米。通江街市場路近300米水泥路面的延伸工程和3萬平方米商品樓的富民小區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中。
清河局全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清河在今年投入400萬元用於免收九年制義務教育學雜費。同時,凡是來清河局打工一年以上的、來投資經商的子女只要出示一份證明,也可免九年義務教育學費。山上林場的學生只要是住在學生公寓的,每月可得補助50元伙食費。林業局為學校新建教學樓,投入最新的教學設備。全面強化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有效降低輟學率,擴大了生源。
局裡投資400萬用於2600平方米的醫院擴建工程,使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較大改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全面開展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項保險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醫療、工傷三項保險。
林富民安真和諧
5年間,清河局更新造林4.1萬畝,林木總蓄積增加到1227萬立方米,達到了長大於消,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通過招商引資、改制並軌、盤活資產、增加就業、提高木材售價,使林產工業迅猛發展,增加了區域經濟的總量;各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在管理體制上政企分開,形成了獨立法人的治理結構;小城鎮綜合功能不斷提高,成為林區發展經濟的有效載體,增強了區域發展的活力。
當人們抱怨就業難、沒活乾時,清河林業局卻展現出一種令人欣喜的局面:在這裡,人們只要有就業願望,有勞動能力,就都能就業,都能有活乾。甚至,清河林業局境內的社會勞動力已滿足不了當地發展的需求,於是,附近的農民也獲得了就業的空間和崗位,紛紛慕名而來。現在,外地來清河務工經商人員達3000餘人,平均月收入在千元以上。眼下還在報紙上登廣告:大量招聘務工人員。
去年,清河局地區產業總產值達到6億元,全區人均年收入達到6200元。清河林業局也被評為國家級文明單位。
和諧,不是空洞的詞語,也不是水中月亮,林富民安纔是真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