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騙取改制批文『零買斷』2600萬國資 關潤松被判無期
2006-11-04 07:03: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陳寶琨 張聞地 荀銳
關注東北網
 |
無論在檢察官偵查訊問還是在法庭的被告席上,關潤松都矢口否認自己的貪污犯罪事實。(荀銳 攝) | |
東北網11月4日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檢察院經過一年多的縝密偵查,在哈市國資委、工商部門及公安機關的緊密配合下,查處了一起利用國有企業改制之機,大肆侵吞國有資產達2600餘萬元的案件。10月26日,哈市中級法院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虛報注冊資本罪,一審判處原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關潤松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其個人全部財產。作為迄今為止我省最大的侵吞國有資產案,此案的查處,對那些想借國企改制之機侵吞國有資產的『蛀蟲』們敲響了警鍾…… 一紙舉報: 揭開侵吞國資黑幕 2005年年初,哈爾濱市檢察院收到有關部門轉交的一封署名舉報信,反映關潤松在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經協公司』)國企改制過程中,侵吞公款及該公司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根據國企改制、破產階段是腐敗易發階段的規律,哈市檢察院果斷對關潤松涉嫌侵吞國有資產案件進行受案初查,拉開了維護國企利益的法律監督序幕。 哈市檢察院反貪局經初查發現:1954年出生的關潤松,曾任『經協公司』總經理,幾年前,經他一手操作,該公司已將國有公司改制換了『牌子』,變成了自家的有限責任公司。 哈市檢察院反貪局經初查發現:『經協公司』改制前,在哈市開發的『恆潤嘉園』房地產工程項目11棟樓房已經封頂銷售,銷售金額近千萬元,而在『經協公司』改制時,國有資產評估值僅有20.6萬元。職工們向檢察人員反映,關潤松自己沒投入一分錢,接手改制後的『經協公司』,在短短的幾年裡,他已是擁有近億元資產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大老板』了。 為尋找關潤松涉嫌侵吞國有資產案件的突破口,檢察官很快發現了關潤松涉嫌虛假注冊1000萬元的犯罪線索,遂將該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2005年4月21日,關潤松開著奧迪轎車,到哈市松北區聯系他在『經協公司』改制前,被他侵吞的4萬平方米土地的房地產項目開發事宜。此時,他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張法網已悄然向他張開。 當關潤松駕車行到哈爾濱香格裡拉大酒店門前,幾輛警車突然擋住了關潤松的去路,他被依法傳喚到公安機關。面對公安人員的訊問,關潤松不屑一顧:『那算什麼,搞公司是犯罪嗎?』在公安機關核實有關證據後,當晚,關被刑事拘留。檢察官連夜依法詢問該公司財務人員、對該公司資產進行司法會計審計,經過三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發現關潤松在負責『經協公司』期間,采取編造虛假帳目等手段,貪污國有資產200餘萬元的犯罪事實。2005年5月26日,哈市檢察院決定以涉嫌貪污罪將關潤松逮捕。 關潤松不服逮捕決定。後經人民監督員評議,同意維持檢察機關對關潤松逮捕的決定。 隨著偵查工作的步步深入,檢察人員獲取大量確鑿的證據證實:關潤松在擔任『經協公司』總經理期間,利用其職務便利,於2000年至2001年期間,乘國有企業『經協公司』改制之機,采取非法手段,騙取有關部門批復,將『經協公司』改制並注冊為自己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的個人公司,即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協有限公司』),侵吞國有資產達2600餘萬元;並先後3次挪用公款370萬元,非法為自己注冊個人公司。 偷梁換柱: 『零買斷』『經協公司』 到底關潤松采用什麼『魔法』,將國有企業變為自己的私有公司;又用何種手段,侵吞國有資產2600餘萬元呢? 檢察人員經過詳細調查了解到:1992年8月,原黑龍江省經濟技術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經合委』),投資200萬元注冊成立了國有性質的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系全民所有制企業,該公司隸屬於『省經合委』。 1994年6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省經合委』,在『省經合委』及其所屬企業的基礎上組建黑龍江省經濟技術聯合發展總公司(以下簡稱『省經聯總公司』)。同時為保證機構的平穩過渡,決定暫時保留『省經合委』,至2000年5月『省經合委』被正式撤銷。『經協公司』是『省經聯總公司』的直屬全民所有制企業。在此之前的1995年9月,『省經合委』又向『經協公司』投入資金300萬元,注冊資本增至500萬元。 值得提及的是,1995年至1998年,『經協公司』在沈某任法人代表期間,為開發房地產工程從『省經聯總公司』借入資金580萬元,至2000年企業准備改制時,尚有100萬元在『經協公司』。後經審計,『經協公司』加上利潤,淨資產已達到430餘萬元。1998年2月,關潤松被『省經合委』任命為『經協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1999年末,『經協公司』立項開發了『恆潤嘉園』房地產項目。 2000年4月,『經協公司』向『省經合委』提出該公司實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方案。4月28日,『省經合委』以『黑經合(2000)第17號』文件,批准該公司進行股份合作制改制。並將『省經聯總公司』在該公司的人民幣100萬元作為國有股份注入到改制後的『經協公司』內。同年5月,『省經合委』被正式撤消,保留『省經聯總公司』。 早就覬覦國有資產的關潤松,為達到將國有資產據為己有的目的,他開始暗渡陳倉,積極為侵吞國有資產做准備。2000年11月,關潤松挪用公款21萬元為自己購買了黑龍江省天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虛構簽定了該公司同『經協公司』兩份開發『恆潤嘉園』項目書,用其虛構的事實,把正在施工的『恆潤嘉園』項目轉到自己名下的天都開發公司。後來,不知道是因為心虛還是他覺得這樣侵佔國資的方式太露骨了,他便在改制方案上動了腦筋:擅自將上級要求該公司進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方案改為股份制方案,偽造了『黑經合(2000)第17號』文件。在上級批准的『黑經合(2000)第17號』文件《關於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實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方案批復》原文中,檢察人員看到:關潤松將涉及的『股份合作制』改為『股份制』,將『省經聯發展總公司股份100萬元』字樣刪除。白紙黑字,關潤松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同年12月,他不經其主管上級『省經聯總公司』批准,謊稱『經協公司』沒有主管部門,騙取了黑龍江省經濟技術合作辦公室有關人員的信任,使對方出具了同意『經協公司』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文件。短短兩個月,關潤松采取偷梁換柱的手法,將股份合作制方案變成了股份制方案。 國企改制首先要進行資產評估,精通業務的關潤松,暗中指使財務人員,要在財務帳目上盡量少體現公司國有資產。為此,該公司財務人員采用不體現收入、虛列成本和多列支費用等手法,對財務帳目進行大量的篡改。同時,又將開發建設中的『恆潤嘉園』11棟樓房故意隱瞞了建築面積達8985.20平方米的四棟樓房,向其委托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了不是原始帳本的虛假帳目。 2000年12月,評估機構依照『經協公司』報給的假帳,評估該公司淨資產僅有20.62萬元。2001年8月,關潤松主持『經協公司』將20.62萬元用作改制後安置在編職工補償費分發了,其中,關潤松還得了27,482元。後經鑒定,截止2001年9月,『經協公司』淨資產已達2631.42萬元。 順利地通過了『評估』,自作聰明的關潤松認為自己一切都做得天衣無縫,離堂堂正正的當『大老板』已不遠了。於是,他又虛報注冊資本:2001年8月至9月,關潤松指使財務人員將『經協公司』購房款170萬元,通過到銀行反復存取的手段,取得存單1000萬元,虛掛個人投資,虛假出資1000萬元,將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注冊登記為有限責任制的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頗有心計的關潤松將自己的親屬、朋友及公司職工等3人虛設為公司股東,由其本人任法定代表人。對此,被虛設的股東說,『我們幾個股東,除關潤松外都是假的,不參與公司管理和利潤分配,改制後,關潤松也沒投資,實際上他是「零買斷」了「經協公司」。』 最終,關潤松將『經協公司』價值人民幣2610.8萬元的國有資產據為己有。 挪用公款: 成立兩家私人公司 侵吞『經協公司』國資的同時,關潤松又張開其貪婪的『胃口』,為自己成立公司大肆挪用公款;為將『經協公司』徹底變成自己的公司,進而為侵吞『恆潤嘉園』房地產做准備,他又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 2000年12月14日,關潤松利用職務之便,指使財務人員將『經協公司』售房款100萬元,存入某銀行分理處驗資專戶,以個人名義注冊成立黑龍江省恆潤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1月4日,關潤松利用職務之便,指使財務人員將『經協公司』售房款100萬元,存入某銀行分理處驗資專戶,以個人名義注冊成立黑龍江省潤恆建築工程裝飾有限公司,開始了為他侵吞『恆潤嘉園』資產的活動。 據辦理此案的檢察官介紹,關潤松為了侵吞國有資產,違反上級關於國企改制必須進行清產核資、產權界定的規定,直接進行資產評估,並在評估中大做手腳,隱匿國有資產,進而達到侵吞貪污斂財的目的。經檢察機關縝密偵查發現:一是關潤松在『經協公司』改制進行資產評估過程中,指使財務人員篡改和調整財務帳目,致使評估結果中該公司淨資產減少393.31萬元;二是關潤松在『經協公司』改制進行資產評估過程中,指使財務人員故意隱瞞正在建設中的恆潤嘉園的四棟樓房,及向評估機構提供虛假財務資料和數據,作為評估基礎數據,致使評估結果中該公司淨資產減少434.72萬元;三是黑龍江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以2000年10月31日為評估基准日,出具了『經協公司』淨資產為20.62萬元的評估報告,至2001年9月『經協公司』完成改制期間,該公司淨資產增加1782.77萬元。關潤松明知公司資產已發生重大變化,應當重新評估而未評估,將該資產據為己有。 工商部門: 撤銷『經協有限公司』改制登記 檢察機關迅速查處關潤松貪污國有資產大案,有效地防止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並受到有關部門的極大關注和支持。 2006年4月,省工商管理局決定:針對關潤松在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弄虛作假行為,撤銷『經協有限公司』在2001年進行的改制登記;撤銷其2001年增加注冊資金的登記;撤銷其2003年10月增加注冊資金的登記。對該公司作出處罰,並將該公司由原來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出資,又變更為國有獨資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避免了巨額國有資產的流失。 百般抵賴: 檢察官擊破『零口供』 無論在檢察官偵查訊問,還是在法庭的被告席上,關潤松都矢口否認自己的貪污犯罪事實,狡辯他任『經協公司』總經理期間,國家沒有給予投資,那是他通過企業改制,帶領職工入股、創業的個人公司。對此,2005年8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國資委下發文件指出,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改制前為國有獨資公司;改制前的淨資產是國有資產;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隸屬於黑龍江省經濟技術聯合發展總公司。同時建議,由黑龍江省經濟技術聯合發展總公司成立接收組織機構,對原黑龍江省經協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資產進行全面盤點、登記入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經協公司』是國有企業應毫無疑問。但是,關潤松為什麼死死咬住『經協公司』是非國有企業呢?無疑是為了給自己攫取國資打掩護,似乎緊緊抓住這棵『稻草』,自己攫取國資就不會受到法律追究了。 關潤松被逮捕後,哈市檢察機關迅速依法凍結了『經協有限公司』2600萬元資產,有效地防止了國資的轉移、流失。當時有不明真相的人為關潤松鳴冤叫屈:『「經協公司」現在是一個有限責任公司,沒有主管單位。在改制前,其法定的主管單位一直是黑龍江省經濟技術合作委員會,上級主管機關自始至終沒向「經協公司」投一分錢』;『改制不是關潤松一人能夠完成,是上級部門和負責審批的國家機關共同把關完成的,不能將過錯歸結到關潤松一個人身上。』事實到底是如何呢? 今年5月,哈市檢察院以涉嫌貪污罪等罪名對關潤松提起公訴後,哈市中級法院先後三次開庭審理,充分聽取了關潤松辯解及其律師的辯護意見。 根據檢察機關提供的確鑿證據,10月26日,哈市中級法院作出判決,刑事判決書中指出,『經協公司』是1992年『省經合委』投入200萬元資金注冊成立的,在工商部門、原省國資管理局均有登記。注冊資金後增資金由『省經合委』自籌,無他人投入。『經協公司』三任法人代表均為『省經合委』委派,在『經協公司』發展過程中,其上級主管部門『省經聯總公司』一直給予資金扶持。『經協公司』在注冊組織形式、實際運營、管理模式上,均體現了國有性質的特征。被告人關潤松身為『省經合委』任命的管理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國有企業改制時,利用職務便利,采用篡改後調整帳目,隱瞞財產的手段,將國有財產所有權轉移到他的經協公司,其行為構成貪污罪,且貪污數額特別巨大;關潤松在『經協公司』改制前,挪用公款200萬元,用於注冊其個人成立的公司,其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關潤松虛報注冊資本100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檢察機關指控其罪名成立。判處關潤松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其個人全部財產。 關潤松貪污、侵吞國資大案的事實真相,給在改革進程中的人們留下很多警醒:關潤松一時得逞,就在於他大權在握,采取欺騙及暗箱操作等手段,在缺乏有效的監督之下,為所欲為。為了所謂『改制』,他指使財務人員從篡改和調整財務帳目開始,以隱瞞利潤、增加費用及債務、瞞報企業資產的手段,使一個國家投入巨額資金的國企,經評估僅有20餘萬元的資產。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如何防止使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火打劫』,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避免被關潤松此類『蛀蟲』鑽國企改制的『空子』,進而攫取國資,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