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電 前段時間,哈爾濱市道裡河政花園小區兩戶居民家中接連失竊,引發了小區居民對小區保安防范的信任危機,同時也引出了業主和物業管理部門之間一個爭議話題:居民家中失竊,物業公司該不該負責?
道裡區河政花園小區51棟1單元101住戶齊某反映,10月23日中午時分,小偷趁他家中無人撬開陽臺紗窗,破壞陽臺與廚房間的隔斷門進入室內行竊,卷走了家中的現金和首飾後從陽臺窗戶逃走。隨後,他還了解到,就在他家被盜一個星期內,3單元一樓住戶也發生過類似的案件。他告訴記者,河政小區是全封閉小區,居民出入小區得憑電子門卡,小區內還有電視監控設備及保安巡邏等防范措施。
在現場記者看到,齊先生的陽臺對面不僅有居民樓群,還有當地派出所設立的警務室。齊先生說,按當初與物業簽訂的協議約定,這個小區24小時全程監控及保安巡邏,可事實上,進戶後不久保安巡邏的次數就少了,到後來基本就看不到了。事後他還了解到,他家陽臺前的區域不在電視臨控范圍內。他找到物業公司,物業人員答復:個人財產不在物業保護范圍內。
據小區一樓的居民們講,當時進戶時一層住戶為了安全考慮曾打算安裝防盜網,可物業不同意。後來經協調,物業同意安了,但得統一規格、顏色等。自從出了事後,不少居民已開始考慮采取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了。
負責小區管理的菱建物業公司人員接待記者采訪時表示無奈:管理這麼大面積的小區很難做到沒有死角。物業管理是公共區域的安全,居民個人家的財產不在物業管理范圍之內。他表示,日後只能加大小區保安巡邏力度,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保障小區平安。
法律專家認為,小區治安問題引發的糾紛比較常見,對居民家失竊事件,居民和物業都有責任。提醒業主在和物業公司『簽訂物業管理服務合約』時,應對委托管理的事項、標准、權限等細則予以明確。如果因為物業履約不到位或不盡職給居民造成此類意外損失的,業主便可根據合同規定明確責任,討要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