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東寧三項措施推動黑木耳產業紅火發展
2006-11-08 16:59:5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秀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8日電 東寧縣作為全國最大的木耳生產基地,黑木耳產業在東寧已經蓬勃發展起來,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使黑木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東寧提出了『控制總量、提高質量、效益優先』的方針,制定出三項具體措施推動黑木耳產業發展。並在全縣食用菌生產、營銷、管理當中增強質量效益意識,樹立寧少勿濫、細管精收意識,全縣上下形成『以質量求生存、以標准求發展』的理念,加快了東寧縣由食用菌產業種植規模大縣向質量效益強縣的轉變步伐。

    強化科技服務,全面提昇標准化生產技術水平

  加強對菌農標准化生產技術培訓力度,建立完善以縣食用菌協會、鎮農技服務中心、各村鄉土人纔為依托的縣、鎮、村級技術服務體系,通過集中培訓、辦班、輔導等形式培養了一批懂技術、能指導的技術人纔。截至目前,已舉辦『黑木耳無公害標准化生產管理技術專題知識講座』30餘期,編輯刊發《食用菌信息》近5000份,巡回指導100餘次,培訓菌農6000餘人次,發放《無公害黑木耳生產技術要求》、《黑木耳栽培技術明白卡》和《黑木耳袋料栽培技術》等資料18000餘份,菌農受訓面達95%以上。

  加大投入力度,全縣102個村已全部建成了信息服務站,實現了網上信息查詢、發布、互動、交流等功能,並創建了『中國黑木耳網』,使新信息、新技術能迅速傳遞到菌農手中。目前全縣在『中國黑木耳網』上登記注冊的會員人數已達1000多人。

    搞好試驗、示范,全面推進標准化生產

  為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東寧縣積極進行黑木耳替代料栽培試驗,開展了2項試驗項目。老黑山鎮二道溝村利用滑子蘑廢棄菌糠生產黑木耳,試驗數量2萬袋;三岔口鎮泡子沿村利用玉米芯替代部分鋸沫生產黑木耳,試驗數量0.5萬袋。該試驗為全縣推廣食用菌替代料栽培技術、黑木耳產業循環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縣建設了6個黑木耳標准化種植示范區,培育黑木耳標准化種植典型示范戶300戶,通過組織菌農相互參觀、學習、交流經驗,有效推動了全縣黑木耳標准化生產技術的貫徹實施,使全縣標准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加強菌種管理,促進菌種優良化生產

  率先實行生產證許可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違法經營活動,認真開展食用菌菌種市場及菌用物資專項清理、整頓工作,有效遏制了菌種市場混亂現象。

  加強與東北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及省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聯系與合作,與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投資100萬元建設的『畢得金食用菌研究所』已正式成立,該研究所的成立將全面提高我縣菌種選育、栽培試驗、病蟲害防治、生物學特性檢測、菌種推廣等各方面研究工作,提高其科技含量與科研水平,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也標志著東寧縣的食用菌生產真正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

  春有花,秋有果。年初提出的『控制總量、提高質量、效益優先』發展方針,在東寧縣已初見成效,全縣黑木耳總量已控制在3.49億袋,同比減少12.6%。每袋純收入達0.76元,同比增長101%。僅黑木耳一項,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38元,同比增長89%。黑木耳產業著實讓農民嘗到了甜頭,真正成為了一項讓農民發家致富的富民產業。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