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讓幫扶項目成為公益品牌--哈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小記
2006-11-14 14:59:2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樊金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電 走進哈爾濱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記者感受到這裡的溫暖。幾年來,該中心為許多困難職工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幫扶。在困難職工的心中,哈爾濱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也真正成為了困難職工之家。

  從『兩節』送溫暖到全年幫扶

  『兩節』期間為困難職工送溫暖,是工會的傳統。如今,解決困難職工日常困難成為一個新課題。

  據哈爾濱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勇介紹,2002年12月,哈爾濱市困難職工救助中心建立,後在全總指導下統一更名為幫扶中心。這是我省成立最早的幫扶中心,也是繼天津、沈陽之後全國第三家幫扶中心。從這時起,哈市工會組織對困難職工的幫扶開始貫穿全年。

  由最早的5個幫扶項目,發展到涵蓋生活救助、醫療援助、真情助學、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法律諮詢、信訪接待、法律援助、農民工就業維權、建國前參軍的退休職工服務等26個幫扶項目,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運行機制,具有了廣泛影響的幫扶品牌。

  截至9月末,該中心共接待來訪85322人次,為68026人次提供了各類幫扶救助,發放救助款物合計約2415萬元。

  勞動力大市場成就業服務品牌

  幾年來,通過不斷探索,中心創辦了具有工會特色的『勞動力大市場』。勞動力大市場集崗位開發、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家政服務等業務為一體,實行一條龍再就業服務。在用工崗位開發上,通過在媒體公布用工信息、搭建招工平臺、提供跟蹤服務等方式,切實為用工單位提供優質服務。在吸引求職人員上,建立了覆蓋各區、輻射各縣的就業服務網絡;與市就業局、各區職介所和80個社區、各縣農委辦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保障了人力資源的供應。在實施對接安置上,通過定期舉辦招聘大集、參與社會大集、舉辦現場招聘會、開展代理招聘等措施,實現了用工與求職的有效對接。

  走進哈爾濱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大廳,電子大屏幕隨時滾動播出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和用工單位招聘信息。在該中心的10多個教室,排滿了廚師、面包、面點、電腦、按摩、修腳、編織等培訓課。截至9月末,中心共開發崗位1.8萬個,培訓13521人,職業介紹17000人,安置就業11794人。

  三項醫療援助,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為建立長效醫療幫扶機制,中心開展了三項醫療援助。一是實施醫療救助行動。對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難職工及其家屬,可憑借醫院出具的醫療費收據到中心提出救助申請,審核確認後予以資金救助。二是實施醫療合作援助行動。對患有常見病、慢性病的困難職工,可到中心設在各區的醫療優惠定點醫院進行診治。診治中可享受醫院的30餘項減免費用,診治後可得到同步資金救助。三是實施醫療義診行動。對患有疑難病的特困職工,中心開辦了困難職工醫療義診部,聘請專家免費出診。

  由此,全市13000戶特困職工有了自己的定點優惠醫院和看病場所。原在哈龍江電工廠工作的付女士,於2005年11月患結腸癌,生活不能自理。由於單身,微薄的退休金難以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該中心核實情況後,對其實行現場救助1000元整。困難職工的看病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截至9月末,已有7361名困難職工和家屬得到優惠。

  真情助學,幫寒門學子圓大學夢

  2004年,在日常助學的基礎上,中心啟動了『真情助學行動』,並承諾『不讓一個考上大學本科的特困職工子女因交不起學費而上不了大學』。當年,就有700多名考入大學的特困職工子女得到了1000元以上的資助。2005年,中心共籌集助學資金192萬元,對876名特困職工子女每人資助2000元至2600元不等。今年,由外資企業資助的170萬助學資金又惠及一批寒門學子。

  為『真情助學行動』的魅力所吸引,一些外資、民營企業和社會各界紛紛捐資,世界第一大啤酒生產企業美國A B集團捐資140萬,荷蘭你好集團捐資100萬元。現在,『真情助學行動』基本覆蓋了哈爾濱市當年考上大學本科的特困職工子女,哈爾濱市委評價這一行動是該市工會創造的具有社會影響和聲譽的公益品牌。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