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米娜 攝 東北網11月15日電 題:160萬『參合』農民獲補償--省衛生廳副廳長李斌議和諧龍江 省衛生廳副廳長李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省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每年以近10%的速度遞減。他說,衛生總費用包括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三部分,其中人們最關注個人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基本醫療保險,2002年社會衛生支出的比例是19.12%、2003年是21.28%、2004年是30.09%。而個人衛生支出比例2002年是65.73%、2003年是62.53%、2004年是55.11%,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和加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社會衛生支出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所以個人衛生支出下降了近十個百分點,老百姓得到真正實惠。 據李斌介紹,我省自2003年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於農民缺乏對合作醫療的認知程度,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相對較少,因而籌集的資金總量小,基金風險大,補償較低,農民得不到實惠。為鼓勵更多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初,省衛生廳先後派出2個督導組,重點對16個試點縣進行督導檢查,經過多方努力,2006年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合率達到83.71%。截至2006年9月,共為農民支出補償資金8545.71萬元,補償人數達161.7萬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踐過程中,部分定點醫療機構中存在著『讓利不受益、誘導增收益』的現象。定點醫院打著讓利患者的幌子卻對參合患者多收費、分解收費、重復收費,使參合患者不能真正受益;同時定點醫療機構將入院條件放寬,出院條件從嚴,誘導參合農民進行醫療需求,從而增加醫院的收益。為防范此類現象,省衛生部門在各試點縣內統一實施各種常見疾病次均(一次住院的平均費用)住院費用的上限管理,定點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若超出診療的最高限價部分,則超出部分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經過試點,定點醫療機構誘導需求現象得到明顯的遏制,同時也使定點醫療機構養成了自覺、主動節約合作醫療資金的行為,為合作醫療逐步規范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後我省將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使定點醫療機構逐步走向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