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9日電 據《牡丹江日報》報道,14日,牡丹江市民袁女士焦急地來電向記者求助,反映為了拯救沈迷於網絡的兒子,她丈夫和兒子簽署了一份『君子協定』,使一個沈迷於網絡的孩子,重新拿起了書本,但他的丈夫現在每天夜裡都得在網絡游戲中『廝殺』。
據袁女士介紹,今年6月,她的兒子順利地昇上了高中,在近三個月的假期裡,不用學習也沒有了繁重的作業,因此兒子每天都在家裡上網、玩游戲。袁女士看兒子平日學習都很辛苦,既然中考已經結束,讓他放松一段時間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沒有太約束兒子。一轉眼三個月過去後,原以為兒子經過長時間的休息,就可以安心地學習了。可讓袁女士想不到的是,以前那個熱愛學習的兒子,卻早已深深地被一款叫做《征途》的網絡游戲所吸引。他每天放學回到家,扔掉書包,打開電腦就開始在網上『拼殺』,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
在10月份進行的期中考試裡,學習成績從小就一直名列前茅的兒子,居然排在了班級的末尾。在開家長會時,班主任老師還特意提醒袁女士,說她家孩子身體不太好,應該常到醫院進行檢查,經常請假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直到此時袁女士纔了解到,兒子原來經常以身體不舒服為借口,逃課玩網絡游戲。
為了將孩子從網絡中拉出來,夫妻倆絞盡了腦汁。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毫無作用。兒子還是像往常一樣,整日泡在網絡裡專心地『砍』他的《征途》。看著兒子整日沈迷在網絡世界裡,不務學業,夫婦倆萬分焦急。就在袁女士感到無助的時候,遠在美國留學的妹妹在得知小外甥的情況後,給她打來了電話,把許多美國家庭的理念告訴了袁女士,希望能有所幫助。
就這樣,一家三口開了個很特別的家庭會議。全家人都放棄父子、母子間的輩分關系,以朋友的身份進行溝通,把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心裡話都說出來。原來兒子每天在網絡上玩游戲,並不是孤單一人。每天與兒子經常聯網的10多個『戰友』大都是他的同學,還有一些也都是他們同校的校友。他們一起組成了一些所謂的『戰隊』,整天都一起在網上砍殺、練級、賺錢。如果自己不能每天都抓緊練級別,自己在游戲中的人物就會給同學們『拖後腿』,因此必須抓緊練級。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會談』,全家人終於達成了一份特殊的協議:兒子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學習三個小時,並且保證不再逃課,同時在期末考試中必須考進班級的前20名。而爸爸負責每天幫兒子玩三個小時的游戲,從而保證兒子網絡中游戲人物的級別不會被其他玩家落下。
現在,這份協議已經執行了近一個月,袁女士說,兒子在這之後確實沒有再逃過課,而且也能堅持每天回家學習,但是她的丈夫卻日漸憔悴。看著丈夫每天在單位辛苦工作後,晚上又要回到家裡幫孩子在網絡中不斷地『搏殺』,袁女士的心中說不出是一種什麼感受。
□張啟涵隋先春
編後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拯救癡迷網游的兒子,這對父母真是煞費苦心:只要孩子能專心學習,父親甚至可以犧牲自己健康『披掛上陣』、代子『搏殺』。愛子之心溢於言表。但是編者認為,這種方法實不可取。首先,此法治標不治本。孩子雖然在學習,但他還是在時刻牽掛父親的『戰績』,心猿意馬學習收效甚微;其次,父親白天工作,晚上『戰斗』,就是鐵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第三,『斷網不斷癮』,網絡游戲運營商竊笑受益。要想治本,還是要從治理網絡游戲的源頭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