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2006-11-20 15:14: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誠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0日電 中共中央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位置上,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1、加強完善社會管理,必須優化社會管理格局

  所謂社會管理,就是通過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不斷優化社會管理格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組織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管理的任務和內容比過去更加繁重和復雜,薄弱環節日漸增多,原來的社會管理體制、管理方式、管理機制也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建立政府調控機制與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與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與社會調節力量互助的社會管理網絡,形成對全社會進行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的完整體系,纔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要充分發揮各方社會力量的功能優勢,促進社會安定和諧:一是要發揮黨委在方向把握、政策制定、力量整合、環境營造中的領導作用;二是要發揮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中的職能作用;三是要發揮社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重要的協同作用;四是要發揮社會各類組織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劃行為方面的參與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整合各類社會力量,協調矛盾和衝突,保證公眾對社會發展重大決策的話語權,盡可能地體現公民參與的全面性和廣泛性。

  2、加強完善社會管理,必須健全社會管理機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在健全社會管理機制上下功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劇烈變動,利益格局和利益關系深刻調整,整個社會分化加快、利益主體增多、利益訴求多樣。如何把握利益關系,已構成對共產黨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的直接考驗。同時,這種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暴露了我國在利益調節機制方面的一些缺失。我們只有加快建立健全利益調節機制,纔能積極有效地化解各種利益矛盾和糾紛,從根本上減少社會衝突。在統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過程中,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中。一是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作決策、辦事情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必須充分考慮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爭取改革發展的最佳效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震蕩,實現利益共享;三是必須統籌兼顧不同地區、部門、行業的利益和不同方面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合理分擔改革成本,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四是必須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公正。

  3、加強完善社會管理,必須創新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目前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仍存在著諸如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制不完善,綜合協調機構缺乏,危急應對網絡松散,社會應對能力薄弱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社會危機管理能力的提高。創新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既是政府有效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性工作,同時又是檢驗政府自身建設及執政為民能力的重要標志。要堅持以人為本、預防與應急並重,以落實和完善應急預案為基礎,以創新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為核心,以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為重點,加大投入、落實責任、嚴格管理、強化監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受侵犯,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類突發事件給人民群眾造成的損失。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整個社會需求全面提昇,人們的物質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長。只有不斷增強懮患意識,創新並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纔能在常態條件下管理好經濟社會事務;也能在非常態條件下妥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4、加強完善社會管理,必須嚴密治安防控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確保國家和人民安全的重要舉措。必須看到,影響我國社會治安穩定的現實問題仍有不少,黃賭毒等丑惡現象在一些地方死灰復燃,違規犯罪活動不斷增多,重大刑事案件時有發生。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我們必須嚴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確保社會治安大局的穩定。要積極推行社區矯正,這是我們立足基本國情,借鑒世界司法文明有益成果,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所進行的創造性的探索,既有利於從根本上減少社會對立,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罰執行制度;又有利於整合社會資源,降低司法成本,調整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政策;還有利於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質量,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加強對流浪兒童、服刑人員子女的關心教育,強化吸毒人員感化和管理,改進刑釋解教人員幫辦安置工作,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作者為省委黨校教授)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