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搞好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奠定和諧社會基礎
2006-11-20 16:25:2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0日電 題:搞好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奠定和諧社會基礎

  農工黨市委副主委、市中醫院副院長楊東生

  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圍繞著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全面的部署。這些部署始終貫穿著『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主線,提出著力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等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讓人們看到了黨中央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

  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是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的七個任務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醫療問題是全市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最具切身利益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良好解決,對構建和諧、穩定社會意義重大。我們農工黨是以醫藥衛生界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參政黨,有責任和義務為構建哈爾濱市的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加強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措施之一。建立社區衛生服務醫療體系,是加強城市衛生服務的重點,同時也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通過調研,我們覺得制約社區醫療發展主要問題是:

  1.政府投入不足,資金不到位。市政府規定2005年社區醫療人均2元,2006年人均5元,哈市的資金投入來源是市、區兩級財政。根據調研,這部分錢均沒有撥付到位。由於哈市社區醫療體系建設尚處於初級階段。社區醫療機構中不少是街道醫院改建而來,需要增加相應的設備,更需要一些起步資金,以往積累又少,難以應付這種改制的局面。有些社區可以用『慘淡經營』來形容。在資金投入使用上也存在一些誤區。按人頭撥款還是按項目撥款的管理模式。如果按人頭撥款,就有可能產生把錢全部用在所謂的基礎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費。這與『低成本、廣覆蓋、高效率』的社區醫療服務發展原則不相符。

  建議:政府投入要進行『成本-效益』的評估。加大投入,並使資金投入切實到位。

  2.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艱難。人纔是社區醫療水平提高的關鍵。社區醫療機構人員素質不高、臨床知識不足也是使群眾不信任、不願意到社區看病的問題所在。

  建議:可采取上級醫院專業醫生巡回到社區指導,幫助會診,或聘用離退休人員,以解燃眉之急。

  3.雙向轉診難落實。從實際調研來看,社區醫院轉往上級醫院順利,上級醫院轉往社區很難落實。原因有二:一是來自患者自身;二是來自醫院到手的利益,不肯放手他人。

  建議:政府要制定相應的規則,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上級醫院雙向轉診及固定會診制度。

  誤區:社區醫療機構與大醫院競爭。社區的定位不光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不能只是為低保人群減免一些費用,為大醫院分流一些患者,更關鍵應是預防、早診、早治實行健康管理,建立網絡,發展三級預防,這樣社區醫療服務空間纔會更加廣闊。

  4.體制及各項政策的落實問題。醫保還沒有,醫生收入低,他們提供的服務是低償的、無償的。社區衛生服務醫療人員經濟收入包括價值工資、政府補償兩塊,需待政府解決。

  社區衛生服務面對最基層的群眾,這個工作如能做好,惠及面廣,受益人數眾多,它應該是創建和諧社會工作的切入點。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