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1日電 隨著手機的普及,哈市的手機維修店也迅速增多。然而由於資質、技術力量相差懸殊,同樣的毛病不同維修點價格卻相差懸殊,造成了手機維修市場的混亂。
18日,記者拿著一款待修手機走訪了哈市多家手機維修店。在哈市南崗區中山路上的一家維修店,工作人員檢查之後說顯示屏壞了,得重新更換,維修費加零件費要320元。在哈市道裡區尚志大街上的一家手機維修店,工作人員檢測之後,稱主板壞了,要更換主板。如果要廠家的行貨,修理加零件費用總計需要850元。在記者走訪的第三家修理店,工作人員檢測之後稱,只是裡面的一個焊點開了,接觸不好,不需要更換任何零部件,修理只需要20元。
不僅檢測結果各不相同,各個維修點的維修價格也比較混亂。大體分為兩種,一是廠家指定的特約維修服務點,無論手機是什麼毛病,維修價格只視手機型號而定,設定最低檢測修理費用,有點像部分飯店常設的最低消費。另一類是個體的修理店,這類修理店的價格則相差懸殊,而且可以適當討價還價。
此外,還有一些手機維修點隨意打上某某手機特約維修中心等字樣,但實際上和該手機廠家沒有一點關系。這種形式最易讓消費者上當。有的顧客只是進行了錯誤設置,導致手機出現『故障』,維修人員在毫無成本的情況下,以手機系統有問題為由收取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維修費用;有些手機僅僅是接觸不良,只需清洗吹乾等簡單步驟就能完成維修,但是通常卻要200元的維修費。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手機修理店的增加,手機修理也應出臺相關標准,如對修理店的資質進行認證,對修理規程進行必要的監督,以規范手機維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