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牡丹江市"一村一品"成規模 走產業化集約化特色農業之路
2006-11-22 11:08:3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蔚然 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2日電 日前,在靠近中俄邊界線的東寧縣三岔口鎮幸福村,3600畝連片栽培、果實碩大的圓蔥,讓240戶農民沈浸在豐收的喜悅中。由邊貿公司派來的三輪車,正忙著將圓蔥裝上車,出口俄羅斯遠東地區。據初步估算,幸福村今年圓蔥總產量將達到1.44萬噸,出口創匯1300萬元,人均收入2180元。

  幸福村只是牡丹江『一村一品』的一個縮影。在牡丹江市的887個行政村中,有種植、養殖、流通、旅游、運輸、建築、勞務和加工等優勢、特色、效益的一品村328個,佔行政村總數的37%;從事專業生產的農戶10.5萬戶,佔農村總戶數的37%;一品村總產值28億元,佔農業總收入的42%。

  牡丹江市『一村一品』歷經了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近幾年,該市從實際出發,在13個主導產業中精選出肉牛、生豬、果菜、食用菌四個主導產業強力推進,一抓幾年不變調,有力地推動了『一村一品』的發展。『一村一品』成為壯大特色農業規模,提高農民收入的助推器。

  寧安市渤海鎮雙廟子村有種植韭菜的歷史,但由於過去種植戶分散,始終成不了規模。為了發展壯大韭菜產業,這個村把一家一戶的旱田集中到一塊發展韭菜生產,並成立了韭菜協會,2006年共種植韭菜1500畝,韭菜產值910萬元。同時雙廟子村發展韭菜還帶動了臨近西地村一同生產,今年西地村種植面積1100畝。這兩個村已成為牡丹江市遠近聞名的韭菜『一品村』。穆棱市磨刀石鎮葦子溝村是遠近聞名的果樹『一品村』,全村擁有果樹面積3500畝,今年產的水果60%銷往俄羅斯,40%銷往哈爾濱和北京、上海等地,全村總收入340多萬元,人均收入5670元。

  目前,牡丹江市已初步構成了14個具有特色、集中連片、集約化程度較高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食用菌、肉牛、果菜、白瓜籽、玉米、水稻、烤煙、蜂蠶8大產業帶,一批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好、產業規模大、人均收入高、示范作用強的一品村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成為牡丹江市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村一品』的建設與完善,還為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東寧縣綏陽黑木耳山野菜批發大市場,依托本地3.4億袋黑木耳生產的優勢,年經銷黑木耳3000萬斤,交易額達到6億多元,帶動了東寧縣24個行政村3500多戶農民人均增收5109元。

  據統計,2006年牡丹江市有國家和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5個,與基地農戶簽訂農業訂單268萬畝,有14.2萬戶農民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總產值34.3億元。『一村一品』的發展使牡丹江市龍頭企業集群逐步形成。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