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走出『仿時代』 哈藥集團探索『藥業航母』創新之路
2006-11-22 13:22:5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高也 張秀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2日電 在國內大部分藥業企業仍因循著『仿制藥』成長路線時,哈藥集團超越自我、加速自主創新的轉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管窺『中國制藥』縱深演進的上佳視角。

  不遺餘力地搭建創新平臺,傾力開發生物制藥、進軍動物疫苗領域……在過去的兩年裡人們發現,備受市場矚目的國內『藥業航母』哈藥集團開始悄然轉體。在以『仿制藥品+成功的市場策略』完成企業價值積累後,這家以理性著稱的制藥企業在國內同業中率先選擇了一條全新卻布滿艱辛的發展路徑———由完全仿制向仿創結合過渡,繼而實現完全自主創新。

  這一轉變,被哈藥集團董事長郝偉哲稱為『尋求自主化生存』。在他看來,只有全面轉變增長方式,全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哈藥纔能顯現出更具優勢的競爭力,纔能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更遠。業界人士認為,在國內大部分藥業企業仍因循著『仿制藥+廣告』成長路線時,哈藥轉體或許可以提供一個管窺『中國制藥』縱深演進的上佳視角,其力擔構建和諧社會物質基礎創造者的企業公民意識頗具樣板意義。

  走出『仿時代』

  如果不能下定決心走出『仿制藥時代』,藥業企業只能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盡管近年來『哈藥系』一直以穩健的增長速度領跑國內藥業,但始終沒能跳出『仿制藥』的圈子:生產品種主要是國外已公開發布上市、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或是利用國外前沿的研發成果再開發的藥品。盡管以仿制為主的科研開發機制,使包括哈藥在內的國內藥業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達到了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的效果,但游走在創新邊緣使企業成長潛力大打折扣。在整個藥業市場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這種現象最終必將導致『中國制藥』整體競爭力下降的可怕後果。

  怎樣把行進在只重市場和仿制藥物之路上的哈藥,拉入注重企業自主研發的軌道?這,成了2004年11月擺在剛剛上任的哈藥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前的一道難題。當年年底,一次兼顧市場與研發的戰略調整日趨清晰:把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集團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逐步從完全仿制向仿創結合和自主創新方向發展,建立具有哈藥特色的新藥及技術創新研發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這一轉身計劃做出後,哈藥展開了一場內外兼修式的調整: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和環境,推進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強化『一個中心五個分中心』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並對其進行適應性調整;涉足原始創新,力爭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

  無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之路關山重重,絕非坦途,但哈藥『使科技投入達到年銷售收入的3%-5%』的舉措,卻實實在在地顯示了走出『仿時代』的重大決心。

  重構創新體系

  『能否實現自主創新,要看如何發揮和調動自己的優勢。』哈藥集團一位高管表示,其關鍵是要對原有科研體系進行適應性調整,再造一個高效順暢的科研創新流程。

  按照這一邏輯,哈藥集團把建立研發中心納入到整個集團的整體發展框架中,將創新科研體系充實調整為『一個中心五個分中心』,即以國家級技術中心為核心,以哈藥生物為基礎的生物制藥研發中心、以制藥總廠為基礎的抗感染藥物研究中心、以中藥二廠為基礎的現代中藥研究工程中心、以三精制藥為基礎的藥物制劑研究中心、以制藥六廠為基礎的OTC藥品及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以省生物制品一廠為基礎的動物疫苗及獸藥研究中心。僅這6個專業性高科技技術平臺建設,哈藥就投資了上億元。依托各專業化高技術研發平臺,哈藥集團實現了科研、技術、質量資源共享,協調發展。

  『通過這六大平臺集中力量向自己有優勢的核心技術、核心產品展開研發,使哈藥的新藥研發由以前的隨意性轉向專業性,大大加快了由完全仿制到創新性研發方向的轉移步伐。』哈藥集團副總工程師吳志軍稱。

  隨著時間推衍,這一創新體系逐漸在哈藥新藥研發能力上顯效。2005年,『哈藥系』下的37項新產品獲得生產批文,丹參粉針、頭孢替安、頭孢替唑鈉等94個品種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哈藥股份、中藥三廠、生物制品一廠等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三精制藥還入圍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啟動的全國首批創新企業試點,成功入圍『創新企業國家隊』。科研攻關也實現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申報確立了17項科技攻關項目,其中哈藥集團抗生素專利戰略研究項目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入重點項目;中藥二廠『注射用刺五加研究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哈藥集團生物工程公司『真核細胞表達的重組蛋白技術研發創新能力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

  揮別『老三樣』

  憑借在抗生素、傳統中藥和保健品市場上強大的影響力和贏利能力,『哈藥系』已無可爭議地成為國內『藥業航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品種上的『老三樣』在帶給哈藥『綜合競爭力第一品牌』榮耀的同時,也為其打上了難以超越的『品種依賴』印記。

  品種結構如何推陳出新?誰能成為哈藥的下一個高增長點?2005年初,哈藥在抗感染藥物、生物工程藥物、藥物制劑、現代中藥、OTC及保健食品、動物疫苗及獸藥等品種上全面開疆拓土,重點則集中在頗具成長性的生物制藥、動物疫苗及獸藥上。在生物制藥領域,以哈藥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創建企業自主創新服務平臺,圍繞技術瓶頸問題,組織技術攻關,努力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技術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以國家『863』項目———『原位合成基因芯片技術研發』,以及被列入國家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的『真核細胞表達的重組蛋白技術研發創新能力研究』為核心,重點開展了基因工程藥物、多?類藥物和RNA乾擾技術藥物的研究,全力推進用於治療關節炎的特效藥物BP-326和乙肝病毒p抗原基因dsRNAi注射液等國家一類創新藥物的產業化,打造『中國一流的生物工程技術藥物制造基地』。

  動物疫苗及獸藥品種的開發生產亦顯現『新的增長點』趨勢。2005年,在國家農業部、省、市政府力促下,哈藥所屬省生物制品一廠與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結成了創新源頭支持、產業鏈條延展、產品上下游關系緊密的技術創新聯盟,成功引進了哈獸研所國際首創的禽流感疫苗生產技術,並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禽流感疫苗定點生產企業。今年,國家農業部已正式批准哈藥生產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此舉標志哈藥已實現禽流感疫苗規模化、系列化生產。至此,哈藥揮別『老三樣』的多品種突圍初步顯效。

  與繼續駕輕就熟地循著仿制藥的路徑發展相比,先行一步向仿創結合過渡繼而實現完全自主創新,無疑更加艱難,更需勇氣。當人們寄望於企業公民以自主創新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時,哈藥,率先以一己之力凝成了堅實的力量,給我們以新的希望。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