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電 22日是哈市第69中學組織骨乾教師到蘭西縣紅光中學送『課』下鄉的日子。
名校名師的到來,在當地教育系統引起轟動:為了能聽一聽名師講課,得知消息的該縣其他幾所中學的老師紛紛自發趕來『蹭』課聽,一所學校的5名老師當日5時多就出發了,倒了三次車,趕了40多公裡的路,在8時前准時守候在紅光中學的大門口;教室裡擠不下,不少老師就在沒有暖氣的走廊裡趴在窗戶上聽;聽名師評課,一張椅子上坐了三個老師。基層教師對先進教學理念的渴望,讓人感動。
教室裡擠不下老師趴窗戶聽
這次,69中學派出了兩名骨乾教師講課:一名是該校的英語老師牛君,另一名是物理老師褚利民。其中牛君老師是哈市英語聽力播音員,每年中考的聽力就是她播音的,她也是國家英語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專家講師團成員。講課和評課環節開始了,原來寬敞的教室頓時變得擁擠了———在學生的後面,擠滿了來自各方的老師,從講臺看下去,黑壓壓的全是人頭。在講臺兩側,也都站滿了聽課的老師,來晚的,室內沒有站立的地方,只好在沒有暖氣的走廊裡趴在窗戶上聽課。
一個中學怎麼會有這麼多老師?一問,原來這些老師不光是紅光中學的,還有該縣其他三所中學的老師。最遠的長崗二中,離紅光中學有40多公裡的路,該校的5名老師在副校長孫天富的帶領下5時多就起來趕車,中間倒了三次車,在8時前來到紅光中學,就為了聽『名師』一節課。北安中學離這裡有22裡路,該校一下子來了25名老師,『所有骨乾教師都來了,他們要把他們聽到的像錄音機一樣傳達給其他沒能來的老師。』北安中學校長韓君給與會的老師寫下了軍令狀。遠達中學也有老師來『蹭』課。
據蘭西縣教育局武會來副局長介紹,在2005年3月,蘭西縣政府與哈市南崗區政府結成共建單位,隨後雙方各選定十所中小學簽署互助協議,其中,蘭西縣紅光中學與哈市第69中學是共建對子中成效最大的一對。
基層老師更喜歡琢磨教學方法
兩位老師精彩的講解吸引了師生的注意,羞澀的農村學生不再害羞,也積極踴躍地發言並回答問題。『沒想到,我的學生也能這樣積極地回答問題!』課後,紅光中學教英語的孫老師用這樣一句話評價同行牛君老師。
同樣,紅光中學的骨乾老師也講了兩堂公開課,分別是英語和語文,69中學的老師聽了課並在課後做了點評。紅光中學老師的公開課講得很精彩,69中學的老師給與了很高的評價,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提出了缺點和不足,與會的老師認真地記了下來。
紅光中學校長吳維星對於這樣的送『課』下鄉活動總結為一句話:『這就是源頭活水,聽名師講課,讓我們老師學會了教育新理念,教學手法新了,會使用了多媒體,更為關鍵的是,名師的指導讓我們的老師開始琢磨教學方法,對教學更用心了。』據吳校長說,他們學校不光是請名師來講課,還主動送自己的老師到69中學聽課,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學校的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前年的中考排名中位列全縣第31名,倒數第二(全縣共有中學32個)。而去年他們的排名一下子提到第18位,一年跨了一大步。『以前學生到外地上學的很多,現在正在逐漸回流,每個學期大約有20名學生回來上學。』
農村師生更值得敬重
在這次活動中,農村師生的質朴、勤懇、不怕艱辛的精神感動了城裡來的老師。他們說,農村師生更值得他們學習,他們要把這種經歷和精神告訴自己的學生。
當日早晨,當車輛沿著202國道來到紅光鄉附近時,在國道兩側,三三兩兩的中小學生頂著寒風步行上學,一位69中學的老師們看到這一幕,不無感慨地問同事:『你家孩子你捨得讓她自己上學嗎?農村的孩子太自立了,這是城裡孩子無法比的!』
讓名師們感動的還有農村學生質朴的語言。在紅光中學郭麗麗老師的語文公開課上,她講的是一篇有關親情的散文———《散步》,郭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告訴學生親情是什麼,並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受用『家是……』、『我是……』造句,很多學生說家是大海,我是水滴;家是大樹,我是樹葉;家是天空,我是一片白雲等等。其中一個學生造的句子是『家是一頭大蒜,我是一個蒜瓣』,成為該堂課上最突出的亮點,讓所有的師生難以忘記;另一名學生造的句子是『家是溫暖的被窩,我是被窩裡快樂的小蟲』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最後的評課環節中,69中學的王頂在校長給了這兩名學生極高的評價:『如此形象、朴實無華還帶著泥土芬芳的句子,只有我們農村學生纔能說出來,這是他們對自己生活經歷的提煉,這纔是最有生命力的句子。農村師生勤奮刻苦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敬重!』
在評課最後,北安中學校長韓君說出了很多教師的心聲:『這樣的送課下鄉活動,能不能擴大范圍,如果名師能到我們學校去,那將是我校師生終生難忘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