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加快發展--談結合實際落實《意見》
2006-11-27 09:31:3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黑龍江日報評論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7日電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省委九屆九次會議提出,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重點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強統籌規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就業為民生之本,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縮小收入差距;加強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這一決議切中實際,科學合理,目標明確,對今後黑龍江省各項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發展是社會和諧的根本前提。解決黑龍江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矛盾問題,首先要加快發展。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黑龍江省經濟持續加快發展,社會總體和諧。但橫向比較,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不論是質量還是速度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如不奮起直追,與發達地區的距離有進一步拉大的可能。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物質基礎來作保障。正是由於我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纔導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如就業、醫療、住房、教育、養老等方面的問題都非常突出,影響了社會和諧與穩定。發展是硬道理。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創造和積累更多的物質財富,讓全體人民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社會纔能不斷趨於和諧。不發展,或是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成了一句空話。

  加快經濟發展,關鍵是要善於捕捉發展的機遇。機遇對誰都是公平的,抓住了機遇,就搶得了發展的先機,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乘改革開放東風,珠三角強勢崛起引領中國經濟大潮,歷久不衰;借全國經濟重心戰略轉移的契機長三角日新月異,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而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的加快,川、渝等地發展勢頭迅猛。對黑龍江省來說,目前最大的機遇就是國家正在大力實施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及對商品糧基地的各項扶持政策等。

  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機遇,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將國家給予的各項支持政策吃透用足,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要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為建設和諧龍江打牢基礎。

  加快經濟發展,要堅持速度與質量並重,實現科學發展。黑龍江省經濟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去不注重發展的質量。一些地方求發展的願望迫切,就一味地追求發展的速度,唯GDP論,結果雖然發展的數字喜人,卻並沒有給群眾生活帶來應有的變化,同時還造成了資源浪費、生態惡化等負面效應,增強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因此,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不斷創新發展的思路,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轉變傳統的以資源消耗型為特征的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穩步推進,根據各地區、各部門的實際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盲目追求量的擴張,而追求質和量的統一;不盲目追求速度,而追求速度與效益的統一;不盲目追求表面轟轟烈烈的發展,而追求實實在在的、百姓真正從中受益的發展。

  加快經濟發展,還要講求發展的協調性,讓發展成果全民共同享有。發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發展的成果也理應由全體人民共同享有。黑龍江省近年經濟發展雖然很快,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很不均衡,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農民的收入增長長期緩慢等等,都是社會的不和諧根源。因此,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熱潮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實現均衡發展。要繼續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把經濟工作重點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逐步建立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讓農村和城市人口共享發展成果;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目標;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強宏觀調控,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加快經濟發展,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也是通往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搶抓機遇,踏實肯乾,促和諧人人有責、謀發展萬眾爭先,為建設一個繁榮富足、和諧美好的新龍江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