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黑龍江日報評論員:和諧進萬家 近鄰勝遠親
2006-11-28 07:37: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8日電 28日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題為『和諧進萬家近鄰勝遠親』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鄰居之間相識、相知,進而信任、互幫、互助,是都市人的渴望。

  那麼,是什麼使大雜院時代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漸行漸遠,又是什麼使我們不願承認自己也有溝通的需要。愛與被愛的渴求。難道,家庭僅是樓海中的一座孤島。鄰居節在城市持續昇溫,讓人感慨萬千。

  單元樓,水泥盒子,物的阻斷造成了情的隔絕。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昔日的夢想變為現實,鍋碗瓢盆一應俱全,似乎已經不必再到鄰居家借頭蒜,討棵蔥。生活節奏變快,時間就是金錢,感情投入有時也是投資也有成本,沒時間交往,沒必要和無關的人交往更讓鄰裡變得生疏。相互尊重個人空間、隱私,就不好意思有事沒事地敲敲鄰居的門。客觀的、主觀的因素迭加起來,讓轉型期的城市人無可奈何地老死不相往來,有的人甚至對鄰居的姓名和工作單位都一無所知。

  然而,渴望交往,向往溫情,幫助他人並得到他人的幫助,追求以愛為紐帶的人際關系的和諧是人類善良的本能,冷漠與疏遠的『高樓效應』的背後,恰恰蘊含著對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渴望。

  鄰居節的靈感正是產生於這樣的土壤。去年6月30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生活報》在哈爾濱市倡導發起的鄰居節活動款款降臨。今年4月25日省精神文明辦下發了《關於在全省開展鄰居節活動的方案》,6月25日全省首屆鄰居節啟動。

  緊鎖的房門打開了,怨氣糾結的眉頭舒展了,認識的不認識的,樓上的樓下的,見面寒暄,問寒問暖,大爺大媽的笑臉,中年人放下矜持後的溫和,孩子們嘰嘰喳喳的交流,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心裡甜甜的、潤潤的。

  千金買屋,萬金擇鄰。有人說,鄰居節是一個創造,她正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有效的載體,可謂恰如其分。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沒有社區的和諧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而鄰裡關系,又是社區裡人與人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怎樣的職務、職業和社會地位,無論是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在鄰裡關系中都是平等的社區人、社區成員的角色。鄰裡和諧,文明祥和,纔可能讓人人心情舒暢,人人有歸屬感、安全感,生活纔能豐富多彩,有了鄰裡和諧的音符,就可以匯集成全社會和諧的交響。

  當然,建立起穩固、良好的鄰裡關系,還要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可能一天兩天立竿見影。鄰居節是一個有益的探索,但要徹底消除城市人心靈的隔膜,還需一個長期的春雨潤物的過程。 目前,在一些地區,參加鄰居節活動的人中老年人居多,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中年人,還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此外,如何發揮社區自治組織的作用,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具吸引力,如何建立長效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集思廣益。鄰居節在封閉的人際關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我們衷心希望由此產生的和諧與溫情蕩起更大的漣漪。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