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8日電 2006年,肇源縣糧食生產迎來了連續第五個豐收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74,439萬元,糧食總產達到7.25億公斤,再創歷史新高。
2006年,肇源縣農業生產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突破口,克服了春季低溫乾旱、冷害和較為嚴重的農作物病蟲害的不利因素,強化基礎、改善環境、裝備先進農機具,全縣159萬畝大田生產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達到7.25億公斤,比去年增加1.25億公斤。全縣新建成抗旱保收田12.2萬畝,新打機電井248眼,利用老井159眼,上噴灌407處,累計投入資金1366萬元。其中縣財政補貼200萬元,全縣抗旱保收田面積達到42萬畝,投入資金292萬元,在民意鄉、義順鄉、古恰鄉、二站鎮、和平鄉5個鄉鎮新建集蓄水工程7處,提高了水田水源保障能力。
同時,該縣還協調省水利廳投入資金72萬元,對三站鎮灌區、中心灌區、八家河提水站、薄合臺鄉灌區四處引渠進行了清淤,提高了提水能力。建設農機合作社10個,購大型農機具257臺套,全縣農業機械化水平上昇了一個檔次。受水稻漲價、銷售順暢、利潤高等因素影響,今年新增水田面積9萬畝,比去年增產4500萬公斤。全縣42萬畝水田和產水稻2.55億公斤,水田標准化生產、機械化收割已經成為農民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致富法寶。目前已建設了薄合臺鄉、肇源鎮兩個水稻標准化生產示范區,創建了50萬畝國家級水稻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已通過國家和省政府驗收,為該縣技術先進優質水稻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該縣有10多萬畝水田實行機械化作業,佔水田面積四分之一,入冬以一,這個縣已經掀起打抗旱井、水田整地、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以及規劃經濟作物園區和旱作農業經濟園區高潮,為2007年農業奪取豐收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