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電 『毛荔枝噴灑稀硫酸,西瓜注入色素糖精水……』近日,哈爾濱市出現市民及游客食用經過『特殊處理』的水果出現不良反應的事例,為此,記者走訪了哈市水果批發市場。業內人士介紹,水果運抵批發市場後要經過哈市質監部門的嚴格檢驗,纔能進入市場銷售,未售完的水果一律進入儲藏庫靠溫度保鮮。用『保鮮』、『防腐』、『催熟』手段處理水果是流通環節末端的部分商販使用的伎倆,在正規銷售單位購買的水果,市民大可放心食用。
記者在哈達果菜批發市場的水果攤床前看到,各種水果都是整箱或整袋陳列在攤床前的。當記者詢問水果怎樣保鮮時,幾位攤主告訴記者,他們不擔心保鮮的問題,這裡的水果批量流動性特別強,基本上到貨後很快就批發完了,實在批不完就放在冷庫裡。一家批發毛荔枝的攤主告訴記者,平時儲藏毛荔枝都放在批發市場的冷庫裡,用不著保鮮劑。
據哈達果菜批發市場果品經營管理部的負責人王謙介紹,目前進入哈市的水果除了進口高檔水果配有乾燥劑、保鮮劑或防腐劑之外,國產水果基本都是靠溫度保鮮的。水果運抵哈市批發市場後,首先要經過哈市質監部門的檢驗,然後纔能進入市場。來不及批發的水果一律入庫。由於儲存庫內的溫度保持在儲藏水果的最佳溫度0℃至5℃之間,水果在庫內至少能保持一個星期,苹果、桔子保存一個月以上都沒問題。
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哈達批發市場內設立的食品檢驗檢測分站的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對每天運入哈市的每一批次水果都進行農藥殘存檢測,每天要抽檢20個品種以上。她表示,從該市場輸入哈市的水果經檢測基本合格。
據了解,絕大部分外地水果進入哈市的第一道程序便是進入哈達水果批發市場,此後再批發給各大經銷商,這些環節中,水果的質量可以保證。到達小商販手中的水果是經過『三手』甚至『四手』的了,一些流動小販為了延長水果的保鮮期,就批發一些成熟度較低的水果,經過『特殊處理』提昇水果的『賣相』,這樣不但使保鮮期延長了還能賣出高價。
對於這些造假的水果,業內人士給市民們提供了幾個辨別真假的小竅門。有些商販為了催熟香蕉,便在香蕉外灑上『乙烯利』,但經過如此催熟的香蕉在儲存1至2天後外皮會出現黑色的麻點。另外,用稀硫酸噴灑的毛荔枝則顏色鮮紅,而且不像正常水果有『陰陽面』的顏色區別。在選購西瓜的時候,要仔細看看顏色是否特別紅,有沒有部分紅艷,部分粉紅的現象。哈市衛生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購買水果時盡量到超市或固定水果攤,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