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電 實施振興東北戰略三年來,東北地區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遏制住了前些年經濟下滑的勢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廣大乾部群眾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經濟增速縮小差距
體制機制取得突破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遼寧、吉林、黑龍江經濟增速分別為13%、13.7%和11.6%。在過去三年間,東北三省經濟增長速度與全國各地區加權平均增速的差距分別為1.3、1.1和0.88個百分點,增速差距正在逐年縮小。
長期困擾東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通過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截至今年9月底,黑龍江應改制企業的89.6%已完成改制;吉林列入攻堅計劃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全面完成;遼寧70%以上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股份制改造,95%的國有中小工業企業完成產權制度改革。
非公經濟快速發展
外向經濟邁開大步
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國有經濟比重偏高的局面有所改善。2005年,東北三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幅均在20%以上,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遼寧、吉林、黑龍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比實施振興戰略前的2002年分別下降了11、4和19個百分點。
經濟外向度低的局面有所改觀。東北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在過去兩年增長51.7%和81.9%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長了80%。截至今年9月,外資銀行在沈陽和大連設立了18家分行或代表處,還有許多外資銀行在積極申請。今年前三季度,東北經濟外向度已達27.6%,比實施振興戰略前的2002年提高了6.4個百分點。
就業棚改捷報頻傳
資源城市轉型見效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預計,今年遼寧、吉林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將分別達到95萬人和42萬人;黑龍江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66.7萬人,超過全年計劃11.2%;東北城鎮登記失業率今年可控制在5%以內。截至今年9月,遼寧完成848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近百萬人喜遷新居;吉林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已開工1170萬平方米。
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先期啟動的阜新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以農產品加工業為接續替代產業的態勢已基本形成。國務院已經批准把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擴大到大慶、伊春、遼源和白山,試點工作正有序展開。
記者從國務院振興東北辦了解到,國家將進一步推進東北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積極穩妥地解決好東北金融不良資產問題;紮實推進東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東北工業結構優化昇級;大力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