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遭車碾軋家屬含淚放棄搶救 白衣天使救活無錢農民工
2006-12-05 11:32: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姝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醫護人員在為李虎捐款
  東北網12月5日電 近日,從甘肅省來我省齊齊哈爾市打工的21歲農民工李虎,在大街上不幸被一輛狂奔的馬車撞倒碾軋,肝髒破裂,生命垂危。當這個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外來農民工在垂死掙紮的關鍵時刻,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和哈醫大一院的白衣天使伸出援手,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農民工被馬車碾軋

  

  李虎是今年8月從甘肅省天水市焦李村來我省齊齊哈爾市打工的,在富拉爾基區一家飯店當廚師。

  10月13日17時,不當班的李虎從宿捨出來,打算在和平路上找個地方吃飯。這時,一輛載滿貨物的馬車突然從李虎身後狂奔而來將他撞倒,碾在車輪下。當時,李虎感到肚子劇痛難忍,掙紮著掏出電話,撥通了『120』急救電話,隨後便昏厥過去,不省人事。

  

  醫院全力救助

  

  

  在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值班醫生邢志博通過檢查初步診斷李虎為肝髒破裂、腎挫傷、胸腔積液,並伴有血尿和失血性休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正在家休息的普外科主任許景偉、醫生周濤接到通知後立即回到醫院,並組成了醫療搶救小組,在李虎未交一分錢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肝髒破裂修補手術。經過3個半小時的緊張手術,李虎被從鬼門關奪了回來。

  聽到兒子李虎受傷的消息後,李金全夫婦變賣了房子和家裡所有值錢的物品,東拼西湊了10萬元錢,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於10月15日趕到醫院。看到身體包紮著藥布、口腔和鼻子插著各種管子的兒子,李金全夫婦頓時失去了控制,在兒子的病床前抱頭痛哭……護理中為了節省開銷,李金全和妻子每天只吃一頓飯,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李金全就瘦得皮包骨頭了。

  醫護人員對李虎一家人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不管輪到誰值班都會第一時間到李虎的病房看望,講一些有趣的事逗他開心,並鼓勵他一定要堅強。大家還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李金全夫婦的三餐他們全包了。護士王桂梅家包餃子,特意給李金全夫婦送來;護士閻宇自掏腰包給李虎買營養餐。李金全激動地說:『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是這些大城市醫院的白衣天使讓我們這個普通通的農民家庭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10月29日凌晨3時許,李虎的腹腔再次大出血,必須進行肝髒破裂再修補手術。此時,李金全籌來的10萬元錢就剩6元錢了。看著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兒子,李金全愁得一夜間冒出了許多白發。經過三四個不眠之夜的煎熬,瀕臨絕望的他終於下定決心,踉蹌地走到醫生辦公室,哀求許景偉說:『俺實在掏不出錢了,也不想讓醫院為難,這孩子就是這命了,求你們別再給他治了。』說完,這位西北漢子蹲在地上,放聲大哭起來。

  看著李金全哀傷的眼神和病榻上那個即將逝去的年輕生命,許景偉說:『李虎就在死亡邊緣,如果大家拉一把,完全有生的希望。』於是,普外科黨支部決定,向張嘉偉院長請示,能不能先給李虎做手術,然後由其補交費用?了解了李虎的情況後,張嘉偉院長立即指示:堅決不能停止治療,先行手術,並減免部分治療費用。

  在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下,李虎被再次從鬼門關奪了回來。雖然尚未脫離危險,但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都得到了控制,生命體征平穩。

  

  好心人踴躍捐款

  

  為了挽救李虎的生命,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決定,向全院發出倡議:奉獻愛心,幫助這個異鄉的小伙子。11月4日8時30分,一張寫有『救助農民工患者李虎的倡議書』張貼在了醫院門診大廳醒目的位置。醫護人員紛紛捐款,一上午就捐了6501元錢。

  『醫院的力量是有限的,應該動員全社會來幫助這個可憐的小伙子。』隨後,醫院黨委立即將李虎的情況寫成詳細材料遞交到富拉爾基區政府。不久,一場由政府牽頭的社會大規模捐助活動拉開了序幕,10多天收到捐款2萬餘元。李金全回憶說,當時,每天都會有一些熱心的市民到醫院看望李虎,有老人、孩子,教師、工人……盡管與李虎素不相識,但是他們讓李虎一家人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11月16日,李虎的病情再次惡化。由於治療條件有限,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在李虎拖欠近2萬元醫藥費的情況下,指派專門的醫護人員,用救護車將生命垂危的李虎送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會診後哈醫大一院肝脾外科專家和普外科教授發現,李虎肝內巨大血腫、腹腔感染、重度貧血、低蛋白血癥、膽汁漏,極可能並發感染死亡。專家們決定先給李虎糾正營養狀態,輸血補血。11月27日,各項指標均有好轉的李虎又一次被推上了手術臺。經過3個半小時的努力,李虎被再一次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目前,在李虎拖欠3萬元醫藥費的情況下,哈醫大一院仍在堅持為其治療。

  

    評論

  鮮明對比令人深思

  □ 本報首席評論員 景天光

  甘肅來黑龍江打工的農民工李虎受傷後,得到全力救助,大難不死,令人欣慰。與此同時,我們自然不能不聯想到我省農民工王建民在北京的遭遇。他們都是外地農民工;他們都在外地遇到了生命垂危、急需搶救的情況;他們在被送進醫院的時候都是身分無文……然而,相同的情況得到的卻是相反的結果——王建民在見死不救的北京同仁醫院的走廊裡呼號一宿,最後慘死!而李虎卻在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後轉入哈醫大一院)得到了及時搶救,受到該院醫護人員的良好治療和護理,已脫離生命危險。兩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情況發人深思!

  鮮明的對比告訴人們,救死扶傷的精神仍需大力發揚。在北京同仁醫院那裡,救死扶傷的精神被見錢眼開的『勢利眼』所取代,在他們眼中,一位身無分文的外地農民工是一文不值的,任你千呼萬喚,悲慘死去,他們也不會理睬。而在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這裡,救死扶傷的精神在發揚。在他們看來,外地農民工的生命同樣是十分寶貴的,只要有希望就要全力搶救。在救死扶傷精神指導下,他們不僅在傷者身無分文的情況下,進行了及時搶救,而且,在李虎的父親主動要求放棄搶救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搶救李虎,院長經常去探視李虎,醫護人員為李虎捐款。可以說,首先是救死扶傷的精神挽救了外地農民工李虎的生命。

  鮮明的對比還告訴人們,『醫院的大門向誰開』是問題的關鍵。李虎和王建民的不同境遇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李虎偶然地碰到了一家『好醫院』,而王建民則不幸碰到了一家『壞醫院』。這樣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論起醫院的設備與醫護人員的水平,又有幾家醫院能與北京同仁醫院相比呢?然而『好設備』和『高水平』如果掉到了錢孔裡,對普通百姓又有什麼用呢?醫院大門向錢開,就必然產生見死不救的慘痛事件;李虎的獲救,則是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發揚救死扶傷精神的結果。一個是『見死不救』,一個是『救死扶傷』,對同樣患者兩種截然相反的做法,是兩種不同思想的反映。前者的眼中只有『金錢』,後者的心中想的是『生命』!

  王建民的事件在北京發生之後,同仁醫院見死不救的丑惡行為受到了輿論的強烈譴責,見死不救成了為人所不齒的行為。此後,衛生部就此提出明確要求,不許醫院見死不救。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廣大醫護人員奮力搶救外地農民工李虎的行為表明,履行救死扶傷的天職已成為我省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自覺行為,這也是我們建設和諧龍江、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自覺。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