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搜 索
惠農政策深入人心 哈市農民收入連年大幅增長
2006-12-06 08:17:4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6日電 隨著國家農村稅費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哈市農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糧食產量穩定增長、農業生產實現主輔換位、勞務經濟蓬勃發展,農民收入結束多年徘徊的局面,連年較大幅度增長,農民增收又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時期。

  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0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943.2元;2004年達到3623元,比上年增長23.1%;2005年為4006.4元,比上年增長10.6%;預計2006年實現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長6%以上,接近4500元關口。

  農民增收渠道呈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糧食增收、養殖增收、勞務增收外,政策性增收、減負增收、農業產業化帶動增收等增收渠道呈多元化發展,形成了推動農民增收的綜合效應。

  政策扶持增收

  隨著國家稅費改革政策的實行,國家對糧食生產『兩免三補』扶持政策對農民增收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近年農民增收加快的主要外力。2005年補貼總額4.1億元,人均補貼額81元,畝均補貼額17.5元。2006年補貼總額6.46億元,人均補貼額127元,同比增長57%;畝均補貼額25.7元,同比增長46%。

  減負增收

  2004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全部免除了農業稅和鄉統籌、村提留,由國家轉移支付,減負就是增收,由此給農民帶來了很大實惠。

  2003年哈爾濱市農民負擔總額是10.7億元,人均負擔214.2元、畝均52.7元。之後國家免除了農業稅、鄉統籌、村提留,加上一些配套減負措施,到2005年末哈爾濱市農民負擔總額已下降到1.08億元、人均22.2元的水平,主要是一些換證的工本費等合理負擔。

  依靠糧食增產增收

  哈爾濱市糧食產量連年創歷史新高,糧食價格穩定提高,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橕。

  2005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93億公斤,農民糧食總收入達到122.8億元,農民人均糧食收入達到2430.2元,佔當年農民人均收入60.7%。

  2006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98.7億公斤,比上年增長6.1%;農民人均糧食收入2592.5元,比上年增長6.6%。

  農業產業化經營增收

  哈爾濱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產業化基地、龍頭企業培育、產業化組織得到不斷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對農民增收的作用不斷加強。

  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由2002年的37.5萬戶,增長到2006年的約83萬戶,佔農戶總數的比例由31.4%提高到68.2%。參與農戶年戶均增加收入由2002年的900元,增長到2006年約1600元。

  開發綠色農產品增收

  綠色食品是農產品的發展方向,也是農民增收最具潛力的一個因素。哈爾濱市綠色和有機食品種植面積由去年的1700萬畝,增加到2000萬畝;認證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由去年的356個,增加到500個。綠色有機農產品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由去年的人均1800元,增加到今年的約2000元。

  上畜牧業水產業增收

  經過多年的發展,2004年畜牧業總產值佔農林牧漁總產值的50.4%,率先在全省實現糧牧『主輔換位』。2005年延續了這種發展趨勢,畜牧業比重進一步加大。2004年全市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312.3元,比上年增長8.6%;2005年全市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383.7元,比上年增長22.9%;預計2006年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可超過400元。

  發育勞務產業增收

  近年來,農村勞務產業迅猛發展,成為農民收入的一個新的生長點。2004年全市轉移農村勞動力98萬人,人均收入676元;2005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08.17萬人,人均收入876元;預計2006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14.8萬人,人均收入905元。

  扶持貧困群體脫貧增收

  在開發式扶貧方針的指導下,哈爾濱市貧困人口脫貧速度加快,整村推進扶貧效果明顯。到2005年哈爾濱市已完成112個村的整村推進式扶貧,這些村的人均收入均達到1600元以上。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