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1日電 據黑龍江電視臺報道,在剛剛結束的上海綠色食品博覽會上,黑龍江大米以優良的品質取得了銷售佳績,但是在展會外,面對南方大米價格競爭優勢,黑龍江大米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據上海綠色食品博覽會辦公室統計,在為期3天的展會期間,黑龍江大米共簽訂購銷合同14.3萬噸,價值7億4千萬元,約佔整個展會大米銷售總量的40%。然而,在上海市最大的一家糧油批發市場,記者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上海市最大的一家糧油批發市場第四交易廳內記者發現,有一半的攤位經銷的是江蘇大米,另一半攤位賣的是黑龍江大米。雖然上海市民一致反映黑龍江大米口感好、安全性高,但是記者經過3個小時的調查統計後發現,一上午的時間裡,以江蘇大米為主的南方大米賣了30噸,而黑龍江大米只賣了6噸左右。
據了解,黑龍江大米運到上海的費用是每公斤0.3元錢,而南方大米的運輸成本每公斤只需0.1元錢。上海糧食局儲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2003年南方大米欠收,黑龍江大米迅速搶灘上海市場。雖然當時價格同樣不佔優勢,但是由於大米總體供不應求,再加上黑龍江大米品質好,市場份額不斷攀昇。這兩年,南方水稻產區普遍栽種晚青稻,大米口感開始改善,再加上價格便宜,市場競爭優勢顯現。去年,上海市場的黑龍江大米銷量為70萬噸,比2004年下降了5.4萬噸。
在上海,大米離開糧食批發市場後,主要有兩個銷售方向,一是銷售給並不特別注意口感的學校、工廠等,這部分市場大部分由南方大米佔領;二是銷往中低收入消費者集中的社區農貿市場,黑龍江大米在這裡的銷售情況仍遜於南方大米。
據統計,黑龍江大米的主要銷售對象是中高收入的消費者,大型超市和農產品專賣店的黑龍江大米價格偏高,但消費者依然喜歡購買。我省在上海銷售大米的企業約有170至180家,只有大約30家企業有代理商,能夠進入超市的只有7家,品種份額在超市裡不足10%,數量份額不到20%。為了使黑龍江大米真正佔領中高端市場,上海某食品公司與我省7家中小米場達成協議,該公司對7家米場產品進行重新包裝,統一進駐上海的10家超市,同時計劃明年初在上海20個區縣建立社區專賣中心,真正讓黑龍江大米走上上海百姓餐桌。
業內人士指出,黑龍江大米若想保持並擴大在上海的市場份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強營銷鏈,充分發揮黑龍江大米品質好的優勢,打通消費者這一終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