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1日電 在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的同時,哈爾濱市就業再就業工作也取得新突破。今年1至9月,全市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7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1.48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4050』人員83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10筆、2090萬元;全市城鎮勞務輸出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4%。總體上看,哈爾濱市就業再就業形勢比較穩定,為推進哈爾濱市經濟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政策扶持鼓勵就業
今年初,哈爾濱市出臺了《哈爾濱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並出臺了5個配套政策規定,將『零就業家庭』成員納入《再就業優惠證》發放范圍;將小額貸款額度由2萬元提高到3萬元,將『享受低保且失業1年以上登記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作為重點就業援助對象;允許靈活就業人員按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以1%的比例繳納失業保險費,接續失業保險關系;明確了享受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的人員為『持《再就業優惠證》的「4050」人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或社會救濟人員、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人員』。
齊抓共管推動就業
市工商局為1853名持《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個體營業執照,減免費用389萬元,解決了2.7萬人的就業問題;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分別減免企業所得稅1174萬元和各項稅收8485萬元,惠及1.5萬餘名下崗失業人員。
今年以來,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140筆,金額為2349萬元;市勞動保障局印發了《關於申領核發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靈活就業人員享受養老保險補貼和醫療保險補貼的手續和審批程序作出了具體規定。今年上半年,已審批合格5110人,補貼103萬元。
開闢渠道促進就業
近年來,哈爾濱市將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作為安置就業的主渠道,鼓勵和支持城鄉勞動者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就業。市勞動保障局與市總工會、工商聯組織開展了『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1000餘戶民營企業參加了招聘大會,2231名大中專畢業生和2456名下崗失業人員與用工單位簽訂了意向性協議。
今年,市政府確定今年開發1萬個公益性崗位,用於安置『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和殘疾人就業再就業。目前,全市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80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組織開展了以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為重點,以『四送一落實』為主要內容的『2006年再就業援助月活動』,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964名。
加強培訓幫助就業
今年,哈爾濱市農民工培訓工作出現良好開端,明確了勞動保障部門為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牽頭部門,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勞動保障、農業、教育等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的農民工培訓組織領導體系。
同時,哈爾濱市近年來還加強了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整合4所技校資源,組建了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的哈爾濱技師學院。
基層平臺服務就業
今年,哈爾濱市召開了全市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道外區現場會和縣(市)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依蘭縣現場會。目前,哈爾濱市297個街道(鄉鎮)、656個社區都已分別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勞動保障工作站,配備了專兼職人員2419名。
按照勞動保障協理員資格培訓和鑒定工作要求,哈爾濱市還專門對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提高了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