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乍現循環經濟曙光
2006-12-13 09:06:1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3日電 按照省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3月至11月,財經委組織部分省人大常委和財經委委員,對黑龍江省7個資源型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各資源型城市都全面分析了本轄區資源、產業、區位優勢和不利條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規劃並從努力延伸各類資源的產業鏈條起步,開始將循環經濟付諸實施。探索推進政策資源型城市循環經濟起步

  調查顯示,四煤城把延長煤炭產業鏈作為主攻方向,促進煤炭資源多級轉化。七臺河市初步建成了原煤——洗煤——焦化——煤化工、原煤——電力——建材等循環經濟產業鏈,煤炭的加工轉化走在了全省前列。鶴崗市推進煤層氣和瓦斯的綜合利用,生產生活不僅有了新能源,更有利於安全生產。雙鴨山市正在建設煙煤煤化工循環經濟園區、褐煤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及冶金循環經濟園區。大慶市要求從產品生產延長到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實現了污染控制和效益雙豐收。伊春和大興安嶺加快生態和產業兩大體系建設,實施商品林基地、林板、林紙一體化工程,促進林產品加工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

  各地還探索了一些推進政策。七臺河市由政府出資購地,對投資億元以上煤泥發電、焦油加工企業實行了零地價,2年內減少市政府權限內收費4000萬元;大慶市堅持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不符合環境區劃的一律不批。缺乏法律支持循環經濟發展未循環起來

  長期以來,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對資源開發的依賴性高,資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經過多年高強度開采,導致資源保障能力下降,主體資源逐漸衰減,可采儲量衰減嚴重。然而,目前GDP仍然是衡量乾部政績的重要標准。調研發現,全省還沒有將資源和環境因素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政府和部門職能缺位,整個社會層面沒有形成節約意識和新的消費理念。

  目前一些地方和企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短期政績和經濟效益,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源低價和環境無價。目前對資源型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在政策上還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優先扶持。多數資源型城市從事循環經濟研究的科研力量不強,沒有能力開發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關鍵技術。出臺推進計劃發展循環經濟列入政績考評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調研組建議應盡快出臺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配套的財政、稅收、投資等一系列鼓勵政策、措施和統計指標體系,使循環經濟法能夠真正『落地』;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制度,從根本上促進黑龍江省林區生態危機和經濟危困問題的解決。省政府應盡快出臺全省的總體規劃,通過規劃明確發展循環經濟的長遠和階段性工作目標及重點,並分解落實到行業、企業。

  調研組還建議,把發展循環經濟列入領導乾部政績考核的內容。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