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超市。高明攝
東北網12月13日電 閻永發夫婦是哈市道裡區康安辦事處華興社區的低保戶,夫婦倆都是盲人。華興社區慈善愛心超市捐贈物品集中發放日,夫婦倆一大早就攙扶著來領過冬御寒的棉衣和生活用品。在超市裡,工作人員細心地幫助老兩口挑著棉衣棉褲,最後61歲的閻永發又挑了一件藍緞面的棉背心套在了身上,穿起來大小正合身,他樂得合不攏嘴。老伴劉道東高興的對記者說,『愛心超市為我們老兩口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家裡缺米少面時,慈善超市就會把所需物品發放到家。逢年過節街道辦和愛心超市的同志就來看我們,平時缺什麼就到愛心超市去領,對我們的關心太周到了。』
近年來,慈善超市已經成為哈爾濱市低保家庭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按照要求,每個街道辦事處都將建一個慈善超市,規模小的救助場所為經常性捐助點。目前,哈爾濱市慈善超市和經常性捐助點已達200餘家。受助人群是轄區內的孤老戶、孤兒、一級殘疾者和A類低保戶。
康安街道辦事處主任苑雅傑告訴記者,華興社區慈善愛心超市是今年4月15日正式向社區困難家庭開放的,是哈市首家市級慈善愛心超市。超市自成立以來共接受捐贈衣物1200餘件,發放了700餘件,此次發放的越冬衣物是由河柏社區捐贈的。慈善超市裡的救助物資一部分來自社會捐贈,另一部分是由街道辦事處采購的低於市場價的商品。發放時分為有償商品和無償商品。有償商品是指采購的商品,按低於市場價發放,每次每人領取商品不得超過50元,每月發放兩次;無償商品是指社會捐贈的錢物,包括服裝、糧油、調料、學生用品、生活用品和現金,由慈善超市無償提供給困難居民。
據了解,隨著慈善超市的發展,救助也從提供衣食擴大到送醫療和送文化等多個方面。在建築慈善超市,醫院醫生組成義工隊伍,定期到慈善超市義診,免費診斷開處方,帶一些常用藥品,受到轄區困難群眾的歡迎。
相關鏈接
2003年,哈爾濱市建立了第一家慈善超市,是在全國較早設立慈善超市的城市之一,目前已發展到30多家,救助資金達2600萬元,累計救助36萬人次。2006年,救助物資將超過1000萬元,對哈爾濱20餘萬低保人口達到年人均救助一次。
慈善超市作為當前救助體系的一個主要平臺,主要救助城市的低保人群和農村的特困人群。哈爾濱市在此基礎上,把沒有就業、生活略高於低保人群的這部分人也劃入慈善超市的救濟對象。今年5月,民政部就全國慈善超市的發展特邀請北京、上海和哈爾濱三個城市介紹經驗,共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