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黑龍江晨報昨天刊發的《哈市城郊8000孩子上學難》一文引起了廣泛社會關注。許多市民表示,他們沒想到自己身邊竟然有這麼多稚嫩的孩子在數九寒天裡,起早貪黑地挨凍走那麼遠的路上下學。大家對這些孩子的遭遇熱切關注,並紛紛獻計獻策,提出創建『愛心送子車』等建議。
孩子上學路遠成家長『心病』
哈爾濱軸承廠職工孫玉喜的孩子就在城鄉結合部一所小學上學,由於『黑送子車』停運,孩子無車可乘,他們夫妻倆只好輪流騎自行車送孩子上學。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打亂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孩子每天還得在寒風中凍上1個多小時纔能到學校,有時還遲到。
哈市松北區松北鎮的馬洪彬家住林家村,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學。『黑送子車』被取締後,他家孩子和村裡的40餘名小學生每天要走1.7公裡的路纔能到最近的公交站點等車,這1.7公裡可真讓孩子們遭罪,家長們擔心。這幾天他一直關注本報關於解決孩子上學難題的報道,希望公交車能往村裡延伸一下,每天只需要兩趟車就能幫這些孩子和家長解決大問題。
松北區萬寶鎮萬寶村村民李小蘭說,她家的孩子在萬寶鎮中心小學上學,以前村裡有大客車接送孩子,由於沒有正規手續,大客車不讓送了,現在孩子上學很不方便。『「黑送子車」該打擊,可是也不能光打擊,不整改組織正規車來呀?』
市民牽掛城郊步行孩子
香坊區香大街道辦事處黨群辦公室主任肖立萍為那些每天跋涉在寒風中的孩子深感擔心:『「送子車」屢次發生事故,孩子的交通安全令人擔懮。現在,有關部門取締了「黑送子車」,可是孩子們又陷入了出行難的境況。為了上學,孩子們和家長想辦法克服,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有騎摩托車的,還有合乘貨車的等等,這其中隱藏的種種安全隱患也不可忽視。會不會出現新的危險,釀成新的悲劇?』
哈爾濱市政府信訪辦工作人員王紅說,哈市城郊結合部8000學生上學難暴露出『黑送子車』停運後,帶來的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城郊結合部學校的學生本來就比市區孩子上學路程遙遠,加上村路難行,安全隱患更大。這看似只涉及學生、家長的『小事』,實際已經間接地涉及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能通盤考慮,采取相應措施,必將引發社會其他方面問題。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孫建全的女兒在電工小學上學。『我家距離學校比較近,原來不知道上學對有的孩子來說竟然這麼難。』看到報道後,孫建全為郊區的孩子擔心。他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盡快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為那些年幼的孩子們好好想想吧,他們遭這麼多罪,不就是想讀書想上學嗎?』
市民提建議建『愛心送子車』
黑龍江公交乾部管理學院王文教授說,『送子車』這個新興的行業不能單靠市場自發形成,不能只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運作,它必須有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來主導。政府著眼構建校車制度是解決『送子車』事故頻發,保障學生通勤安全的根本方法。公交公司完全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每天早晚上學放學時間,開出『送子專車』接送孩子。這樣做並不費多大的力氣,只需政府給公交公司一定的財政支持,幫助和監督公交公司做好這份工作就可以。政府可以把通往城鄉的公共汽車資源整合。
王文還建議,可以利用政府部門或企業的閑置交通工具。如城市裡出現的『捎腳車』,這部分車輛在接送本單位職工上下班過程中,有的空餘座位,有的空閑時間正好是學生上學的時間,可以通過市場運作的手段,使用這些車輛。政府也應該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建立市場准入制度,讓達標的『送子車公司』來添補市場空白,滿足社會上更廣泛的需求。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生王岩建議,在目前哈市郊區比較缺乏公交線路的情況下,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學校的布局和各村屯的分布情況,成立『公交車送子專線』。可以幾個鄰近的村屯一條線路,每天早晚進村屯以接送學生為主,其他時間正常營運。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們上學難的問題,也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
香坊區教育局王淑媛表示,要想解決城郊學生上學難的問題,還得依靠政府的努力。不但要增加公交線路,做為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教育部門,還應該制定出相關的政策,對學生的出行安全加以關注。
哈市工農兵小學校長秦貴喜表示,各區縣可以成立『學生送子車正規軍』。實行車隊統一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統一的車輛型號、車體顏色和培訓上崗司機等。此外,籌建『送子車隊』也可以依靠社會的力量,呼吁各社會團體以集資的方式來建立。
哈爾濱市香坊區小學校德育主任吳志華表示,要想解決城郊學生上學難的問題,還應該靠政府努力。居住在城郊的學生家裡條件都十分有限,這也是『黑送子車』盛行的原因。公交車開闢學生專線,是幫助這些城郊學生解決上學難的好辦法。而且,學生們上學時間很早,一些公交線路只需要適當的延長時間、線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