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從民國時期的普通電報到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壁掛式電話機;從八一小型電臺到最早的移動電話『大哥大』,一件件已泛黃漬、鏽跡斑斑的特色展品,生動展示了電信通信業的百年歷史。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先後參觀了剛剛落成的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和黑龍江網通百年歷史文化廳,並欣然留言『傳承歷史,開創未來』、『追求卓越,回報社會』。杜宇新說,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積極參與和支持各種公益事業、社會活動,既是企業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義舉』,也是企業塑造形象、發展自身的『智舉』。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應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參與者。
作為哈爾濱市由企業投資興辦的又一個大型公益性文化場館,位於中山路157號的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是在市委、省通信公司的倡議和支持下,由市通信分公司投資建設的。該館已於近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館內收集、陳列了展示哈爾濱市電信通信業107年發展歷程的190件特色實物、154張照片、兩幅電子地圖和27塊展板。展館中珍藏的展品包括:毛澤東接見市電信局(現市通信分公司)勞模、胡錦濤視察市通信分公司的圖片,民國時期的電話、電報文物,通信業發展不同時期的有線、無線、載波通信器材和交換終端設備等。展板的內容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以來3個不同歷史時期通信業的發展狀況,記錄了市通信分公司自19世紀末在松花江北岸設報房開始,到2006年成為現代化通信企業的百年風雨歷程。
電信通信演進的歷史,既是城市發展、科技進步的縮影,也是人們追求夢想、不斷奮斗的過程,『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曾是幾代人的夢想,如今早已變成了現實。杜宇新邊走邊看,在省、市通信公司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仔細了解每一件展品的來歷、功能和特點,當得知許多展品原為個人收藏時,杜宇新稱贊市通信公司創辦博物館為哈爾濱市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為駐哈企業帶了一個好頭。
杜宇新說,現在有一個廣泛認同的概念:企業公民。企業不僅是創造利潤的主體,也應當是參與社會建設的主體,不僅要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同時要關注社會、回饋社會,盡到一個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市通信分公司以博物館為媒介,搭建起教育員工、展示企業形象的窗口,既可對員工提供傳承歷史的教育,也提昇了市通信分公司「百年老店」的文化品位,而且發揮了社會教育功能』,杜宇新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應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主體。而企業對社會的付出,也一定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最終得到消費者的豐厚回報。
隨後,杜宇新又來到省通信公司。具有對內促進文化建設、對外宣傳企業品牌雙重功能的『黑龍江網通百年』歷史文化廳,通過近300餘件實物和75幅圖片,記錄了省通信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滄桑歷史,展示了黑龍江人民追求自由、進步與發展的奮斗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