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俄羅斯老飛行員阿爾謝年科夫中國行印象
2006-12-14 11:22: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劉澗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4日電 從莫斯科飛到北京,北京到哈爾濱,又日夜兼程從哈爾濱乘坐火車到佳木斯,再向東北經同江、過樺川、富錦,最後到達巴岔鄉赫哲族村,阿爾謝年科夫這位俄羅斯老人的旅程大約繞過了半個地球。在48年後,為了重新返回當年他曾經降落過的地方,和他救助過的中國朋友再次握手,他自西向東跋涉了萬裡路程。

  這樣長途的旅行,讓阿爾謝年科夫先生見到了中國的城市、鄉村,以及生活勞動在這片黑土地上的善良的人們。

  在北京,先生對中國首都的現代氣派感到驚奇。從機場高速公路到長安大街,兩側的現代化建築既不失雄偉,又不失輕靈。每一座建築都與其他建築不相雷同,又保持了建築群整體上的和諧。在故宮參觀,他對一磚一瓦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每一塊牌匾、每一個中文字符都要仔細詢問其中的意義。整整五個小時的時間,阿爾謝年科夫先生也只參觀了故宮的一半,他和他的孫女對此都感到遺憾。還有一個遺憾,沒有來得及登上舉世聞名的長城。

  在哈爾濱,阿爾謝年科夫先生對中央大街的俄羅斯風情深為贊嘆。他說,我們莫斯科有一條街叫做阿爾巴特大街,哈爾濱的中央大街與之相比一點也不遜色。在索菲亞建築藝術廣場,他對這樣美麗的建築能夠保留至今表示了稱贊。他說:『這是對俄羅斯文化的尊重,也顯示出中國人民對外來文化的包容。』看到修繕一新的建築藝術廣場,他開玩笑說:『看來,你們不需要俄羅斯人的幫助,也可以建成一座俄羅斯文化風格的城市了。』當他得知,哈爾濱是俄羅斯人訪問最多的城市時,他一邊點頭一邊說:『很自然,這樣具有包容性的、國際性的城市,不可能不吸引俄羅斯人的目光。近百年來,在哈爾濱的俄羅斯僑民與中國人民的接觸和交流,對他們的後代會產生影響。』

  在從佳木斯到同江市巴岔鄉的途中,阿爾謝年科夫先生感嘆說:『這裡的土壤顏色、樹木品種、基本地貌都和俄羅斯遠東非常接近。在這裡,我好像又回到了當年,想起了當年的一次次飛行。』

  在巴岔赫哲鄉,他看到了整齊劃一的藍瓦房。當他得知,近些年來,黑龍江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赫哲族人的居住狀況,協助他們保護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傳統時,他頻頻點頭。

  在途經同江的時候,阿爾謝年科夫先生看到同江的街道兩旁,很多的牌匾上都寫著俄文,感到親切又驚奇。當他得知,幾乎每一天都有近千名俄羅斯邊境居民前來游玩、參觀、購物,十分感慨。在同江市,他對中國政府官員說一口流利的俄語也十分驚訝。他說,如果中國邊境地區的官員都是這樣精通俄語和對俄合作的專門人纔,那麼兩國之間的合作就一定會更好。同江市委書記希望他再來同江,他很高興,他說來這就像在自己的家裡一樣。

  在歸途中,阿爾謝年科夫先生陷入了沈思。他要來筆和筆記本,不停地記下點什麼。他說,這些天獲得的印象太多、太深刻,他需要整理一下思緒,把自己的念頭都記錄下來,作為將來珍貴的回憶。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