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如何提高英語成績?從事中小學英語教學35年、黑龍江EEC學院教授王振剛為稱學英語聽、說、讀、寫相輔相成,找出學習英語的規律。
英語學習是日積月累、反復實踐、熟能生巧的過程。除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有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鍾道隆教授在回顧他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時說,他在中學和大學時學的是俄語,他48歲時開始學英語,後來著述了多部英語學習的專著,其口、筆譯能力超出專業的英語翻譯。其能力緣何而來?實踐加勤奮。他在自學英語的過程中,聽過一千多盤英語磁帶,聽壞了十八臺錄音機。
找出學習英語的規律
無論是小學生或初中生,學習英語好與差的差別除個別同學有較好的語言學習天賦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重視形成科學的學習策略,是否每天都堅持自覺、主動地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訓練方面強化實踐,使所學所知轉化為自身的語言技能。『興趣———積累———思維———實踐』是英語學習的科學規律。
外語學習是通過挖掘學習者的意識和潛意識,在充足的語言輸入作用下,通過交際活動和語言訓練,使之轉化為學習者的自動語言。在中、小學各門課程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有充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完之後還要進行實踐,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
學英語聽、說、讀、寫相輔相成
從目前的英語教學局面看,小學英語側重在感知性學習階段,聽與說的練習多一些;初中英語是步入認識性學習階段,讀與寫的練習受到重視。無論是感知性學習還是認知性學習,二者都離不開綜合性語言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聽與讀,說與寫是語言學習中輸入與輸出的有機整體。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彼此推進、自成一體的,不存在階段性分割。尤其是現在初一英語的教學已不再是零起點,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除練習聽、說之外,也要兼顧在讀、寫方面為初一的接續學習奠定基礎。小學英語教材的詞匯量一般是600~700個單詞,要考慮進入初中階段的認識性學習,小學畢業生至少應能認、會讀、會寫出教材中200~300個最常見、常用的英語單詞,能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句式結構,並形成初步的拼讀能力。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在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方面基本上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要從重視培養自學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起。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階梯
英語學習的起步是辨音和識詞。掌握標准的發音、學會獨立拼讀單詞、識記和積累詞匯就等於推開了探索知識、增長技能的第一道大門,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階梯和原動力。英語語言知識的核心是詞的應用,即語法(詞及短語搭配的運用)。識記與積累的詞匯和短語越多,學習的後勁就越大,聽力、口語、書面語及語法的底蘊則越深。詞要在句中學,句要在篇中用,這樣纔能學懂、學活、會用。從句法的角度,要重點學習介詞、動詞、代詞、連接詞和特殊用法的副詞及詞語搭配,尤其是多記介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和名詞短語,句子實質上是由短語構成的。要養成多聽磁帶錄音的習慣,大膽開口講英語、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用英語記事、記日記的習慣,多閱讀、多背誦的習慣,要養成閱讀辭典、大視野地去了解各類詞的多種用法的習慣,要系統地閱讀一本初級英語語法書,要養成把所見英語文章譯成漢語,將漢語再還原成英文的英漢互譯習慣,這樣會開闊思路,促進英語思維。
此外,日常應養成課前預習、課上記筆記、課後及時復習,梳理、歸納所學知識的習慣,要用所學英語,見景生情、隨時隨地用英語去思考,去自我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