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電 1969年6月,當時只有19歲的王渤漪從天津市來到哈市新農公社萬家一隊(現為道裡區新農鎮萬家村)下鄉。1975年,王返回天津。在久別哈市31年後,今年國慶期間,已從天津市第六中學退休的王渤漪老師再次重回她的『第二故鄉』。短短的7天行程,老人所見所聞感受頗多,回津後她致信本報,盛贊哈爾濱市『冰城美、環境美、人更美』。
在信中,老人寫道:『到哈爾濱下火車後,乘上公交車,上車後立即有年輕人給我讓座位,這使得我這個外地人倍感意外。在此後幾天游玩中,更讓我驚嘆不止,只要有老人或抱小孩的婦女上車立刻就有好心人讓座,而且不止一人讓座,這讓我及同來的天津朋友感到由衷溫暖。』
到哈後,王老師來到萬家村,當村民們知道她是曾在這裡耕作7年的天津老知青時,分外熱情,村民們留老人在家中吃飯,村委會管東發主任還領著她在村前村後轉了一大圈,並介紹了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的土房土路如今已經變成了磚瓦小樓和水泥路,村民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近20倍……
離哈前,王老師打算預訂臥鋪票回津,一個電話過去,時間不長就有人將票送來,只收5元的訂票費。相比南方一些城市的30元訂票費,並且要親自去取票的服務,王老師驚嘆道,這是哈市人的雷厲風行與淳朴使然。
對於城市建設,久別30年後,王老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環境乾淨整潔,天是那麼的藍,建築是那麼的美,流連忘返中讓老人度過了7天行程。
日前,記者電話采訪了王渤漪老師,她說,退休後,她去過不少國內城市,但這次重回哈市,印象卻最為深刻。她從市民的言行中感受到市民的素質高;她從城市環境與建設中感受到城市的未來;從富足市民與和諧城市中感受到這個城市管理者的領導有方和竭力工作……正是這無數個『感受』讓王老師心潮澎湃。回津後,王老師每與朋友談及此事,都贊嘆不已,並將此行感受寫進了自己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