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電 伊春翠巒林業局麼河經營所職工張麗芹今春承包了7.25公頃林地,在林下栽培木耳12萬袋,獲純利20萬元,林於成了她的『金飯碗』。林權改革試點在伊春啟動後,像張麗芹這樣,靠林下經濟,實現生態致富,已成所有林地承包者的共同選擇。
伊春市委書記楊喜軍介紹說:『在國家要生態、林區百姓要致富的情況下,伊春林改,必然要選擇生態致富路。為此,伊春盡了全力,引導、扶持林地承包職工發展林下經濟,讓林子長起來、產業興起來、百姓富起來。』
按照這一思想,該市的翠巒林業局,建起了三個服務機構。一個是森林生長撫育服務機構,該機構開通了林木培育熱線電話,為林地承包戶提供營林技術,並選派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另一個是林下經濟和多種經營服務機構,該機構幫助林地承包戶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北藥等;聘請專家,對林地承包戶進行培訓;為林地承包戶提供市場信息和產品銷售服務。還有一個是多元管理服務機構,林業局建立了以林地承包戶為主體,林場(所)、公安森保、資源林政、森林防火各司其職的『五位一體』的森林聯合管護組織,並組織引導林地承包戶,建立起森林管護協會3個、森林聯防組織12個。
翠巒局的麼河經營所,在每月的28日,都要把林地承包戶召集到一起,對他們進行培訓,內容分為林地管理和經營。林地管理包括防火、防盜、防病蟲鼠害;林地經營包括林下種植、養殖。
原是林業局營林科營林工程師的麼河所所長說:以往,他給工人講課,聽課的人不是東張西望,就是交頭接耳。現在不一樣了,原定1小時的課,在工人再三要求下,增至3小時。今春到現在,麼河所共為林地承包戶外請專家6人,辦培訓班7次。
眼下,麼河所667個林地承包戶中,已有7戶引進五味子苗木24000株,有3戶購入面積20公頃用量的人參栽子,其他的林地承包戶,也都制定出林下種、養發展規劃。
下崗職工李基庫,承包林地8.75公頃,今秋,他向供銷服務公司訂購了6000株五味子苗,自己又育了5000株。他說:五味子4年見效,5年進入豐產期,按目前市場價計算,5年後他可獲純利8萬多元。
翠巒林業局黨委書記說:『建立起完善的服務體系,為林地承包戶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持,解決了他們山上有林、兜裡沒錢的難處,使他們走上不需砍樹也能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翠巒局的林地承包戶,已是家家有項目。其中,一半選擇了木耳、平貝種植和牛、羊、鹿、蜂養殖;另一半則確定了栽培北藥刺五加、五味子、人參等。
桃山林業局職工張喜英,現在是伊春市發展林下經濟的樣板。作為省試點單位,桃山於2003年就開始了林權改革試點,張喜英便是在這一年承包了33公頃林地。今年,張喜英的林下純收入,達到6萬元。
這讓桃山局看到了典型的作用。於是,桃山局要求,本局的3個林權改革試點林場,各自發展3個林下經濟示范戶,並指定3名局領導分別負責督辦、檢查指導和服務。
同時,桃山局又組織乾部、林地承包戶去張喜英那裡學習;組織林地承包戶去省內、省外參觀成功發展林下經濟的典型;請市林科院、市科技局、東北林業大學的專家,到桃山為林地承包戶講課。
除此,桃山局還出臺兩項優惠政策,一是林地承包戶發展林下經濟,所需小杆小料,林業局按成本價提供;二是發展林下經濟的示范戶,林業局可為其提供短期、無息小額借款。
截至目前,伊春的5個林權改革試點局,共有5164名職工與林業局簽訂了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轉合同,共承包急需更新造林的疏林地、無林地和荒山荒地63126.5公頃。為促使承包者的經濟追求與國家的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在承包合同中,伊春明確要求承包職工:在承包經營期內,承包人必須保證林地不逆轉、不變成非林地;必須及時更新荒山、荒地和采伐跡地;必須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否則,終止合同。
據對今春參加首批林地承包的500個職工戶的調查,僅今年夏秋兩季,他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平均每戶實現增收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