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2日電 哈爾濱市中小學校園出現了一種新型寄宿式教育——老師白天正常上課,晚上將自班或別班的一個或幾個孩子領回自己家中,負責孩子的吃、住和輔導功課,每月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種『保姆式老師』對孩子的成長究竟有何利弊,寄宿教育能否替代家庭教育?哈市教育部門對此如何看待?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據了解,『寄宿式教育』在哈爾濱市小學校園比較普遍。一位幾年前就從事此『行當』的某小學老師對記者講,起初是班上一對做生意的家長向她提出請求,他們沒時間、沒精力照顧孩子,請保姆知識層次太低,又沒有安全性,所以希望孩子能寄宿老師家。沒想到這一嘗試竟引來爭相效仿者,不斷有學生家長提此要求,寄宿的孩子由一個增至三四個,她不得不換了一所大房子。後來,學校其他老師也跟她一樣當起了『全天候老師』。
記者調查得知,『全天候教師』在哈爾濱市中小學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每名老師接收一名或幾名學生不等,每個孩子月收費800元至1000元左右,雙休日回家與父母團聚。孩子一多,老師就請保姆來做飯,上學、放學僱送子車接送,自己只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管理。
據了解,寄宿學生的家長,多因事務繁忙(其中以做生意的居多),家中無人照看孩子,也有的自認為知識儲備不足,孩子某幾門學科成績不理想,需要老師進行個別輔導。
『寄宿式教育』引來社會各界的不同看法。市社科院有關專家認為,寄宿老師家的孩子在知識上會有收獲,但親情方面會有欠缺。孩子放學回家本應身心放松地自由活動,與父母溝通自己的喜怒哀樂,但在老師家活動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對這一新的現象,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稱其不在教育部門管理范疇內。但是他認為,這種『寄宿式教育』不應影響班級其他學生的利益,比如老師在課堂上過分關照領回家的孩子,使師生關系非正常化,不能因照顧寄宿孩子而影響備課、批改作業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