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玉米加工業由粗放邁向精深引發戰略思考
2006-12-22 11:46:5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2日電 雖是天寒地凍時節,中糧集團生化(肇東)事業部卻有著別樣的生機:轟鳴的機器和穿梭的工人,正忙著將『不起眼』的生物廢料———玉米秸稈變成燃料乙醇,這種乙醇和所有的燃料乙醇一樣可以加入到汽油中轉化為乙醇汽油。

  該項目令人興奮之處,不僅在於使玉米秸稈從以前的『無人理睬』到如今的『大施拳腳』,還在於它使燃料乙醇的提煉路徑由以前的『獨木橋』到現在的『兩條腿走路』。眾所周知,如今市場上燃料乙醇幾乎都是由淀粉類酒精提煉而成,而加工淀粉類酒精只能是玉米、小麥、薯類等糧食作物,纖維素酒精項目的開發無疑使玉米秸稈轉化為酒精再提煉燃料乙醇成為了可能。

  中糧集團的實踐仿佛推開了一扇窗,改變了人們對玉米深加工的傳統認知,也更多地增加了黑龍江省對玉米深加工業向高、精端演拓的期許。

  『四大變化』引航發展

  黑龍江省玉米常年播種面積在3300萬畝以上,總產量在1200萬噸以上,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1/10左右。長期以來,玉米一直作為普通糧食和一般飼料進行種植、生產和銷售。近年來,黑龍江省玉米由糧食型產業向工業型產業發展,進行精深加工,實現過機增值、增效,玉米開始從農產品轉化為工業品,玉米資源潛力得到初步挖掘。

  采訪中,省農業產業化辦公室趙清學向記者細數了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的四大變化:玉米加工量由少到多。2005年以前,加工量約388萬噸,現加工量達800多萬噸。深加工的層次由低向高。過去70%~80%是粗加工,而今精加工比例提昇到30%。企業規模由小至大。2005年以前,黑龍江省加工玉米能力在5萬噸以上的企業有27個,2006年新建加工玉米能力在5萬噸以上的企業就有11個。產業鏈條由短入長。過去生產酒精、淀粉為多,如今向谷氨酸、賴氨酸、檸檬酸、玉米糖漿、麥芽糊精、玉米油、變性淀粉乃至生物化工產品延伸。

  作為見證上述變化的代表企業之一———中糧集團生化(肇東)事業部試驗開發纖維素酒精項目具有標志性意義。這家企業專門成立纖維素酒精研發實驗基地,在世界上首次嘗試將連續蒸汽爆破技術用於酒精生產中,將玉米秸稈經過生化手段提煉成濃度為7%的纖維素酒精,而後加工成濃度為近100%的燃料乙醇。企業經理助理劉甲申說:『用秸稈生產纖維素酒精,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和熱點,這個產品出來後能夠完全滿足汽車燃油技術的標准和要求。』他還表示,隨著試驗階段的成功,纖維素酒精的正式工業化生產階段也馬上要變成現實,2007年中糧集團將在肇東投產一個年生產一萬噸纖維素酒精的裝置,而在2009年末中糧集團還擬在肇東投產一套五萬噸的裝置。

  亟待破解的制約因素

  綏化,黑龍江省玉米生產大市。總產量一度佔全省1/3左右。近年湧現出了中糧生化能源肇東公司(原華潤金玉)、青岡龍鳳、綏化昊天等一批玉米加工龍頭企業,玉米加工能力昇至240萬噸。采訪中,當地政府部門和企業對玉米深加工前景報以樂觀態度,但同時也坦言:玉米品種結構不合理、單產年際波動大和產業鏈條相對較短……這些問題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玉米產業的深度走向。

  窺斑知豹。多年研究玉米產業化的綏化市委政研室主任劉佔生分析認為,綏化玉米加工業乃至玉米產業發展對全省來說如同『風向標』、『晴雨表』。黑龍江省要真正在玉米產業上破題,必須首先趟出一條『玉米工業化』路子。而目前狀況是工業用玉米質量較低,晚熟品種面積大,收獲期含水量在20%~30%之間。食用玉米、飼用玉米和加工玉米混種、混收、混儲的問題亟待解決。其次黑龍江省玉米加工轉化比例低。加工設備落後,加工成本高,80%以上加工產品屬於粗加工或一次加工產品,一些具有精深加工意義的產品還處於市場嘗試期。此外,生產能力不穩定也是制約因素。遇有旱澇風雹等自然災害,往往造成大幅減產。特別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低、灌溉設施短缺,使玉米生產抗災能力減弱,單產年際波動較大。

  『還必須看到黑龍江省玉米深加工企業總體勢單力薄,競爭實力較弱的境況。』劉佔生舉例說明黑龍江省玉米深加工業面臨的挑戰。他說,長春大成集團年產萬噸化工醇項目已開工,正在規劃建設年加工600萬噸的『姚家玉米工業城』。河北趙縣只有55萬人口,卻擁有28家淀粉企業,成為華北最大的淀粉生產基地,年創產值10億元。近幾年國內淀粉產量增長很快,2005年玉米淀粉產量近1000萬噸。黑龍江省現有玉米淀粉加工能力偏低,在全國市場上所佔份額較小。劉佔生認為,相比之下,即使經過5至7年努力,綏化玉米加工轉化量達到400~500萬噸,仍不佔明顯競爭優勢。

  多樣化及功能化走向

  日前有報道顯示,玉米將在未來幾年作為新能源原料而大放異彩。據介紹,國外玉米深加工正朝著少污染、多營養、無公害方向發展,許多產品將成為傳統化學合成產品的理想替代品。變性淀粉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國外已開發出3000多個品種,而我國只開發出50多個品種,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省農委有關同志介紹,玉米將改變以原始或粗加工產品的形式進入消費領域的現狀,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和功能化的精深加工產品。據有關報告分析,全國玉米加工市場需求量到2007年將增加到1886萬噸,玉米消費總量將達到1.39億噸。相比之下,食用、種子用等玉米消費量將略有下降。這對黑龍江省大力發展專用玉米生產和玉米深加工,都是良好機遇。

  『不能一提起玉米,首先想到是糧食。而應把它看成是綠色食品、是化工原料、是生態塑料、甚至是布和油。』劉佔生認為,發展玉米加工業首要的是打破傳統觀念。

  據悉,黑龍江省今年玉米總產量1453.5萬噸。全省現有玉米加工企業1326個,加工能力1417萬噸。省『十一五』規劃已明確提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牧產品和其他各種可利用生物資源的加工轉化增值。

  就黑龍江省玉米產業和深加工業發展,有關人士呼吁:要形成相對集中、比較穩定的玉米生產基地,實行規模化生產和集團化經營,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打破『酒精+淀粉』的格局,引入循環經濟理念,對產品進行深度梯次開發;依托重點龍頭企業的經濟實力、文化實力和市場衝擊力,培強育壯知名品牌;建立信息服務體系,科技攻關戰略昇級,增強發展後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