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治污』環節存疏漏 拔掉黑煙囪除患當治本
2006-12-25 13:55:1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春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5日電 300餘個『黑煙』舉報熱線,220多家『冒黑煙』單位受到查處。過去20天裡,哈爾濱市環保局與新晚報共同開展的『保護藍天拒絕黑煙』行動在市民的參與下,一個又一個污染源得到治理。另一組數據也顯示,今冬環保執法人員摸查的市區1361家單位中,存在煙塵、揚塵違法行為的多達605家,高居摸查單位的4成以上。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民舉報的『黑煙囪』中,不少是環保部門屢次查處的『老大難』。人們不禁要問,執法部門拔除『黑煙囪』究竟難在哪?

  『換臉』逃責罰判決成空文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有限的環保執法權限及執法程序和周期限制是造成執法難的癥結之一。依照有關法規,環保部門對煙塵違法單位,只能先下達限期治理。對逾期不改的,纔能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及處罰決定書。由於多數被罰單位都不會痛快地認罰,執法部門往往要走提請法院強制執行這道關。從提交到執行,需要3個月的漫長周期。一番程序下來,罰得重的,有的索性偷偷更名易主或關門大吉,經營者變了,處罰判決也成了一紙空文。另外,對污染情節嚴重的單位,環保部門沒有關停或取締的權利,只能通過與相關部門的聯合執法,或報請同級政府下達關停令。這同樣也需要一定的周期。

  把關不嚴格企業鑽空子

  除了自身執法難,相關部門把關不嚴,使一些新的污染源蒙混過關,也是煙塵難治的一大因素。據環保部門介紹,為了把污染企業擋在『門檻』外,哈爾濱市重新修訂的『居住區環保條例』明確規定,洗浴、餐飲等存在污染隱患的單位,須先通過環保審批,纔能取得工商執照。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有『合法』身份的洗浴單位未通過環保審批。這其中,申請臨時執照逃避環保關是一些小浴池常用的脫殼術。行動中曝光的道裡新發鎮的鑫雨潭洗浴、香坊區的小雅浴池,都屬此類。

  拔掉黑煙囪除患當治本

  據市環保局污控一處的彭處長介紹,鍋爐使用單位違法原煤散燒是煙塵治理中的突出問題。有些供暖單位還抬出熱費收繳難,收不抵支的理由,並提出要罰款就得停熱。盡管面臨諸多難題,但拔除黑煙囪的行動不會停滯。集中整治結束後,他們將充分發揮監察人員和環保協管員的作用,加強日常監管,跟蹤檢查、督辦,確保治理措施落實到位。對集中整治中不能根本解決污染的,采暖期後將分期分批地進行治理,其中對在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區域內的取暖鍋爐,要逐步實現全部並網。對於污染嚴重且拒不整改的『老大難』,將通過開展聯合執法的形式予以取締。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