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電 題:在平凡崗位上百姓記住了一個普通水暖工的名字———劉兆濱
劉兆濱,53歲,中共黨員,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道裡房產經營公司通江分公司水暖工。從1981年當上水暖工的21年職業生涯裡,他乾出了32年的工作量。通下水、堵管湧,為老百姓解決身邊的難心事1.3萬餘件。在劉兆濱身上,市勞模、省勞模、全國勞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等各種榮譽、稱號十餘個。但對於劉兆濱每天服務的百姓來說,更多的人把他當成:水暖工劉師傅、好人老劉。
老百姓就買好人的賬
聽說中央10多家媒體的記者要來采訪水暖工老劉,大冷的天,70多歲的付德英大娘主動要來說兩句:『兆濱是個好人哪,家裡上下水壞了,他來幫著修,從不在家抽一根煙,喝一口水。上秋買秋菜,街上遇見他,他都幫我往家扛。』
52歲的鄒彥芹來了就一直說慚愧,『劉師傅從1997年就開始幫我家修下水,堵漏水,11月我給兒子新裝修的房子,樓上嘩嘩漏水,要不是劉師傅及時趕到,幾個屋子全得泡湯。我兒子這婚就結不上了。說來慚愧,讓人家劉師傅幫了這麼多年的忙,我還是這兩天纔知道,劉師傅叫劉兆濱。是個優秀共產黨員……』
21年乾了32年的工作量
1997年哈爾濱房管系統向社會公布了搞好房產管修優質服務『四項承諾』,並開始向用戶提供夜間維修服務。從那時起,劉兆濱除了每天8小時工作外,下班後到晚上9點則自動值班。回到家,老劉也會將絞鞭等應手工具帶回家,手機一響,不管幾點正在乾啥,立即出發。
隆冬12月的寒夜,滴水成冰。晚上10點多,建國街一個住戶家水管迸裂。需馬上搶修。驟然響起的鈴聲對於劉兆濱就像是出發的號角。老劉騎著摩托一路狂奔,天冷路滑,一個沒注意,摔出去十來米遠。想到住戶家噴湧如注的水管,一刻不能耽擱,老劉一分鍾也沒多停留。由於已是深夜,水壓大,住戶家又沒有閉水閥門,水已呈噴射狀。沒有辦法,老劉帶水作業,冰冷的自來水噴在劉兆濱身上,水控制住了,老劉全身卻從外濕到了內。
看著老劉穿著已結成冰夾的衣服騎摩托上路,住戶眼裡含淚,第二天就將感動的電話打到了劉兆濱的領導那裡。
不管是深夜還是凌晨,不管是休息還是正吃年夜飯,只要報修電話一響,拔腳就走。後來劉兆濱養成一個習慣,在家吃飯從不脫外衣,夜間手機也放在枕邊,隨時准備出發。
老劉說,乾工作其實他全憑的就是個責任心。乾房管水暖維修,都是急活:不是下水堵了,就是水管迸裂,作為『搶修員』你晚到一分鍾,住戶家的損失就會成倍增長。
同事們給劉兆濱算了筆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加班時間,他已用21年的工作時間,乾出了32年的活。這還不算他義務為管區外市民解困的工作量和時間。
不求回報,一生做好一件事
記者讓劉兆濱說說自己的事跡,老劉想了半天,也說不出啥。但一說起啥辦法堵住水管砂眼最快,咋樣淘下水能將住戶家損失減到最小,老劉的話就滔滔不絕了。
這些年,憑著自己的鑽勁和巧勁,老劉發明了土辦法,自行車內帶銅線捆紮法、下水管道塑料袋引流法、塑料管解剖法等,都已成為全公司水暖工間流傳的最佳作業方案。老劉技術上是『大拿』,而更讓大伙佩服的是老劉乾工作的這股勁頭。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住戶家,劉兆濱先後自費購買了4臺摩托車。
過去,老劉一家住在道外二居室的房子,挺舒適。可為了節約趕修路上的時間,老劉硬是勸說家人把房子賣了,買了現在紅霞街的房子。
為了乾這個許多人嫌髒嫌累的水暖工,老劉改變了很多個人的生活習慣。一次,在他不當班的情況下,一位住戶點名請劉兆濱去維修,但此時老劉正和幾個朋友聚餐。劉兆濱沒說二話,立即趕到,活搶出來了。住戶卻善意地給劉兆濱提了建議:『劉師傅活兒乾得漂亮,但工作時間也不能喝酒啊。』劉兆濱沒做任何解釋,自此後,滴酒不沾。
如今,在劉兆濱的帶動下,哈物業供熱集團已成立了50支共產黨員服務隊,活躍在管區,成百上千個共產黨員劉兆濱,在房管物業領域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