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8日電(記者 杜麗華) 一年前,全省人民團結一致應對突如其來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去年同期污染防控工作初戰告捷。今天,全省環境監測戰線的有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回眸總結松花江污染事件,並提出要在黑龍江省盡早建立健全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
昇級配齊監測儀器設備
據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宋男哲介紹,『十五』期間和近兩年,國家、省和地方投入2億多元用於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全省具備了一定的應急監測能力。但環境監測整體能力還不強,預警能力薄弱。
宋男哲說,全省有100個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1200多人,擁有監測儀器1800多套。按照國家《環境監測建設建設標准》,還缺少監測儀器3000多套。目前,全省監測自動化水平低,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應急監測能力弱,監測范圍、頻率和項目有限,監測數據還不能及時全面、准確反映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狀況。
『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應急監測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到無米難為炊,先進的儀器設備是開展各項監測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我站擁有的惟一一臺色質聯機分析了哈爾濱市的所有監測數據,為松花江污染應急監測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哈爾濱市環境監中心站站長劉子靖頗有感慨地說,『購置監測儀器不必多而全,需要高而精。尤其是在資金匱乏、儀器短缺的情況下,更要配置適用性強、先進的監測儀器。』
建立全省應急監測網絡
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王忠偉提出,構建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就要建立和完善全省環境環境監視性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預警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性監測網絡。確保各個網絡流暢運行,為保證環保行政管理部門及時發布環境信息提供可靠數據。
王忠偉表示,要進一步加快完善覆蓋全省的水質、空氣、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全省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動態監測監控。加強流動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建成以省級環境預警應急監測中心為龍頭,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市等環境監測站為分中心的基本輻射全省的應急監測網絡。
佳木斯市環境監測站站長王國慶也建議,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牽頭,建立包括三級站以上和省直管站在內的應急監測網絡,充分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手段,對突發污染事故進行預警,增加應急監測體的覆蓋性、機動性、及時性、聯動性,協調調動全省的應急監資源。
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佳木斯市環境監測站站長王國慶還建議,在環保部門的統一組織下,建立起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諮詢系統,邀請科研單位、公安消防、防化部隊、衛生農林、水利氣象、工礦企業等有關部門專家參加。突發事件來臨,可以充分發揮專家系統的諮詢參謀作用,協助解決環境應急監測及事故處理中疑難或專業性強的問題。
同時,盡早著手建立危險污染源數據庫,對危險污染企業所生產、使用、貯存的危險品的種類、存放地點、理化性質、毒理毒性、危險范圍、處理技術措施等進行調查,建立檔案和危險源數據庫,以備應急環境之需,避免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措手不及。
同江環境監測站提出,建議把污染事件按其數量、危險程度、影響後果等因素綜合在一起,劃分成突發事件若乾等級,然後向社會公布。針對不同等級的污染事件,明確各級職能部門的職責,使其應對措施更具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