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電 28日晚,在黑龍江電視臺2800平方米演播大廳,郭德綱暨德雲社相聲賀歲專場演出火熱舉行。臺上的郭德綱率領德雲社在談笑風生間針砭時弊,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郭德綱也像自己說的『以跟媒體配合著稱』一樣,對於所有問題一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把觀眾當衣食父母
說起德雲社,郭德綱稱它在2004年之前的8年裡都沒賺錢,而大家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就是因為對相聲的熱愛,還有就是當初根本沒指相聲吃飯。對於如今德雲社的火暴和一些相聲團體的半死不活,郭德綱稱主要是機制的問題,『德雲社把觀眾當成衣食父母,大家不買票看我們就得餓死,所以我們想著法兒的逗大家高興。而一些團體把上級單位當成衣食父母,面向主管部門,這就是我們唯一的區別。』
說起中國相聲的現狀,郭德綱用『國破山河在』來形容,『關於馬季逝世相聲大旗誰來扛這個話題,我覺得現在沒有討論的必要,誰愛扛誰扛,而且究竟誰是好旗手,那得觀眾說了算。』
相聲需要與時俱進
對於自己的『非著名相聲演員』這個稱呼,郭德綱表示:『當初有點自嘲的想法,那時候我也沒名,臺下賣三張票十張票是常有的事,別人都著名,就我沒名,所以就弄了這麼個稱呼。但是現在再說這個稱呼,很多人都說我能裝,大家都認識了還非說自己非著名,所以我現在稱自己是著名非著名相聲演員。』
那擔不擔心有一天觀眾不願意聽自己講的這些傳統段子了呢?對於這個問題,郭德綱笑著表示:『京劇你也不能要求它老出新吧,其實我們現在說的相聲60%是繼承前輩的,40%是出新,傳統相聲很多,還有大批節目需要我們挖掘、整理,而且相聲是需要與時俱進的,總是有變化。同樣一個相聲,演10場我們就會說10個樣兒。』
於謙不介意被『砸掛』
在相聲中,於謙是被郭德綱經常『砸掛』的對象,弄得有時候許多人為於謙抱不平,當天說起這個問題時,於謙坦言:『我和我的家人對這個很理解,就跟演員在影視劇裡塑造角色一樣,其實相聲也是一種表演方式,我們就是戲中人,大家也別跟我們較真,別把臺上臺下的我們混為一談。其實生活中的我們都很內向,他叫我謙哥,我叫他德綱,如果屋裡就我倆,可能半天都沒一句話。見到雙方父母也都規矩極了,因為我們講究的就是「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此外,郭德綱表示許多人都不太識逗,『像外國有一些捉弄人的電視節目,被捉弄的在發現鏡頭以後都會一笑了之。但同樣的情況在一些中國人身上,可能一天就得打18回,就因為大家不識逗。那我們相聲就說給那些識逗的人聽。』
損我的多是同行
說起即將過去的2006年,郭德綱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又堅持下來了。『我們所謂的火了之後,得到了大批觀眾的鼓勵、捧場,但也聽到很多不和諧的聲音,說我們堅持不了多久,廣東有個叫宋祖沒德的人,他說我們只能火到8月份,同行一般都說是10月份,但我們辜負了他們的「期望」,反而越來越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在紅火的同時,郭德綱也面對著很多非議,對此郭德綱看得很開,他表示:『其實許多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看不得別人好,尤其是最恨自己人。就拿我來說,攻擊我的以同行居多,像章子怡、李連傑都來叫好,唯獨相聲界罵我罵得狠。其實罵我的這些人心裡都在想:「為什麼紅的不是我呢?」如果我還像以前那樣為吃穿犯愁,估計就沒人罵我了。不過正是這些罵我的人,讓我知道原來自己真的火了,還值得這麼多人罵。而且把反對你的人扔過來的磚接住了、鋪成路,當你走在路上,你應該感謝這些「築路工人」。』